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戰國到底有沒有烽火臺?-《活在戰國:鬼谷子的局助讀》

    在《天下縱橫:鬼谷子的局》中,秦軍偷襲魏軍并企圖奪回河西之地期間,魏國士兵為了通知戰友秦軍來犯,就點燃了烽火臺,這才讓魏軍迅速做出應對之策,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可見,烽火臺在古代戰爭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烽火臺都是白天放煙,夜晚舉火。當白天的狼煙直沖云霄或夜晚的大火火光沖天時,身在遠處的將士就會明白,有敵來犯。由于白天放煙被稱為“烽”,夜晚舉火被稱為“燧”,所以“烽火”又被稱為“烽燧”。

    (烽火臺)

    《史記·周本紀》中就曾記載:“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而不惜“烽火戲諸侯”。但國學大師錢穆卻在《國史大綱》中說:“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并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錢穆不但認為“烽火戲諸侯”一事純屬誤傳,還認為先秦時期并沒有烽火,烽火是在漢朝時才出現的,并且是用來防備匈奴的。

    “烽火戲諸侯”一事或許誤傳,但先秦時期難道真的沒有烽火臺嗎?其實,先秦時期的著作《墨子·號令》中就曾有記載:“與城上烽燧相望,晝則舉烽,夜則舉火。”

    此外,根據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杜虎符”上雕刻的銘文也印證了當時人們已經在使用烽火了:“燔燧之事,雖母(毋)會符,行毆(也)。”所謂“燔燧之事”,就是指點燃烽火報警。

    《墨子》的記載與“杜虎符”上的銘文互相印證,足以證明當時確實已經有烽火臺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永平县| 高雄市| 张家港市| 邵武市| 新巴尔虎左旗| 龙泉市| 英吉沙县| 拉孜县| 上饶市| 若羌县| 玉林市| 来安县| 襄汾县| 信丰县| 平凉市| 建阳市| 商城县| 武山县| 梅河口市| 织金县| 丰台区| 瑞安市| 蒲城县| 柳河县| 宿迁市| 沭阳县| 肥乡县| 镇安县| 仁寿县| 赤壁市| 临沭县| 体育| 卓尼县| 黄浦区| 清丰县| 阿荣旗| 彰化县| 大竹县| 大同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