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臣覺得大王還應該等幾年,不應該如此大動干戈,只要等鄭國渠真正發揮作用,其他六國遲早會俯首稱臣!”呂不韋邁出一步,上前勸解道。 “陛下,臣以為遲則生變,七國各有鼎盛千秋之時,大秦如果不趁機會消滅六國,恐多生事端,留給他國喘息機會。”李斯上前一步,堅定滅六國,幫助嬴政統一天下之策。 而李斯所想,同樣是嬴政心中所念,但畢竟呂不韋身份擺在這里,嬴政在朝堂上,只說此事容后在議,暗地里卻把李斯叫到書房,商議滅六國,統一天下之策。 因為討論的是如何滅韓國,嬴政不好當面找韓非議論,等事情成為定局,到時候韓非只能被動接受。 呂不韋嘆了口氣,心中暗道:秦國的王終究已經成長,再也不是以前有任何事,都要詢問自己意見的少年。 李斯拿他當踏腳石可以容忍,但想要毀壞秦國基業不能忍受,必須想辦法除掉。 呂不韋認為嬴政激進求快,是不成熟的表現,必須按照《呂氏春秋》的原則治國,才是秦國的長久之計。 而嬴政明顯更喜歡李斯那套制度,想要快速統一天下,立下不世之功。 至于孰是孰非,都有各自想法,分歧不可避免。 王宮書房中。 “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灰塵般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李斯繼續開口勸解。 嬴政明顯意動:“依卿所見,該當如何行事?” “大王可繼續遠交近攻之策,較好齊,楚兩個強國,滅韓國,再伺機滅齊,魏,燕。 最后等齊,楚兩國反應過來時候,已經無法改變結局,大王同時花重金去收買、賄賂、離家六國君臣,讓他們內部出現內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