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重新整編之后,暫且....” “暫且就叫:海南農墾建設兵團吧” “啊,啊?”....農墾? 石全海又犯愣,一時間連兵團是個啥玩意都忘了和唐奕計較。大叫道:“殿下不會是想讓咱手下的兵去給你種地吧?”怎么還把刀甲都收上去了? “對了!”唐奕眼睛一立!“種地老子都閑歲數大!” “那...那殿下你也不能這么弄啊。”石全海一臉的便秘“那...那空餉你給咱收了,咱還沒法和兄弟們交待呢,這又抽了咱一萬兵去給你種地...” “那,那一點好處沒有,誰還給咱們賣命啊?” 唐奕一翻白眼!這貨在錢眼兒里算是出不來了。 實在沒心思和他廢話。“那個糧草都尉呢?” “末將在!” “以農墾建設軍團的名義,建一個賬冊,將來農墾兵團的所有產出,一半上繳三司財政。另一半歸自己,隨意支出!” 說到這兒唐奕瞇眼看著石全海“想要錢是吧?” “海南到處是荒山野地,你們有多大本事就開多少荒種多少糧,能得多大的好處,全看你們自己的本事!” “當真!?”石全海倆眼登時冒綠光!! 心說那可是一萬人啊,就算老了點兒,可是種地卻沒問題, 這要是玩了命的開荒,十萬畝田也開得出來!海南這地方能種三季水稻!打出來的糧食就算朝廷分走一半,那也比一萬空額的數目大得多了... “當然是真的!”唐奕一點不含糊。“我說過了,從來不虧待自己人!” ... 轉向一眾將校。 “從現在開始,往后琊瑯軍年滿四十歲的老兵,即改編入農墾建設兵團。保留軍籍,糧餉照發,轉為農職。” “凡年滿四十五歲,且在農墾兵營勞作滿五年的,分配一定數量的土地歸屬個人,發半餉,但每年自營地產出歸個人所有,農稅只十取其二,一成上繳朝廷,另一成仍歸兵團所有。” “凡年滿五十歲者,若家中有男丁從軍,半餉續發至終老。” “無男丁從軍,則收回軍籍,農稅依舊十取其二,朝廷和兵團各得其一。” “伍長以上,至營尉以下。按官階大小,另有安排。” “總之,一定在兄弟們過的下去,還過的好!” “.....”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心道,好像跟著癲王討生活,也不賴啊。 .... ———————— 大宋之前治理冗兵難見其效,早就說過了,無外乎動了太多人的奶酪。 唐奕只能做一個大奶酪出來,去換將門和軍隊統治階級現在手里的奶酪.... 只不過人都是現實的,在沒見到利益之前,是不會輕易放下手中現在的利益的。 幸好,在涯州唐奕一言之堂,只手遮天!他正好可以借此來把這個奶酪讓天下人都看得見,摸得著。 .... 其實啊,冗兵這個問題,不光大宋有.... 后世剛剛統一華夏的太祖也遇上過。 幾百萬軍隊打下來了江山,換回來了太平。可是和平時期又用不著那么多軍隊怎么辦? 太祖可比宋朝的皇帝們英明神武得多! 兵轉農、兵轉工!當兵的還是當兵的,可是卻放下了槍炮,拿起了鋤頭、犁杖。 什么農墾兵團、生產建設兵團。說是軍隊,卻以集體的形勢,迅速投入到農業生產、國家建設當中去。 這是軟著陸。 高明得很! 既不會因為太激烈引起動蕩,又能快速的把消耗資源的軍隊,變成資源的生產者。 不同的地方在于,后世的兵團產出大多數歸國家所有,而大宋則要分出一部分給既得利益.... 在唐奕看來這沒什么不可以,而且這個辦法也完全適用于大宋現在的情況,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后世更合適。 其一,五嶺之外還處于蠻荒狀態,朝廷即掌控不足,又沒有精力開發。正適合農墾兵團的大展拳腳! 后世兩廣地區的千里沃土,別說是大宋現在這點老弱殘兵,就是把百萬宋軍都發配過來,也一點不顯山露水。完全消化得了。 其二,糧食在這個時代,還是一個國家國力是否強盛的重要指標,讓消耗糧食的兵,去生產糧食,讓花費國家財政的軍隊去創造財富。這一正一反的變化,不用細算也知道會是什么效果。 其三,大宋實行的募兵制,始終還是存在缺陷的。一入軍營,終身為卒。看似和后世的職業軍人很接近。可是大宋始終不能很好的解決老兵安置的問題。 隨著軍隊老齡化的日趨嚴重,勢必造成戰斗力漸弱的后果。 通過農墾兵團的逐級篩選,把老兵逐步轉化成自耕農。不失一種良策。 ..... 唯一的問題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嶺南也有飽和的一天,可開發的土地會越來越少。可那將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不在唐奕現在考慮的范疇之內。 也許真到那一天,大宋的疆域已經擴張出另一個有待開發的地方呢? 以后的事,誰說的準?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