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大宋沒有秘密(二合一)-《調教大宋》
第(2/3)頁
“還不明白嗎?”唐奕冷然道。“大宋比起游牧騎兵,誰更善野戰和機動性?”
“比起大遼和西夏,誰又以城防著稱?”
“又是誰的人口密度更大?更能發揮炮火覆蓋的威力?”
一個靠城墻圍起來的民族,比起騎兵,更怕的是炮火。
“可是......”曹覺叫道。“炮是咱們的,他們沒有啊!”
“早晚會有的!”唐奕長嘆一聲。“如果別人永遠也學不去,那就不用這番爭論了。”
“這世上,沒有永遠的秘密。”
前裝炮這種東西復雜嗎?說句不好聽的,這小炮看上一眼回去琢磨兩天恨不得就能造,麻煩的反而是炸藥。
可是,一但裝備軍隊,置于萬眾矚目之下,還能保密多久?一年?五年?還是十年?
就算十年之后才讓人學了去,那大宋的好日子也就到頭兒了。
長城變成了擺設,城墻變成了禁錮,密集的人口變成了大炮最好的靶子,大宋朝就算頂得住狂轟濫炸,又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也問你一句!”唐奕說了這么多,反倒激起了曹覺的怒氣。
“古北關下要是有炮,申屠會死嗎!?”
“不會......”唐奕黯然回答。
申屠鳴良和閻王營對于唐奕來說,也是無法磨滅的痛。
“那你為什么不給我!?”曹覺瞪著眼睛幾近失控。
揪著唐奕的脖領子,“你早就有炮對不對!?為什么不給我!?為什么眼睜睜看著我們出關去堵!?”
“因為當時要是給了你,以后會死更多的人。”
“我不管以后死多少人,我就知道現在能少死多少人!”
“老二......”唐奕被曹覺拎著,喃喃出聲。“大宋不缺利劍,缺的是精氣神!”
......
單從軍械裝備而論,大宋乃至漢人從來都不輸諸蠻。縱使騎兵當道,也只不過是限制了漢人的擴張之路,我們也依然有防御的手段和武器。
可以說,我們一直是領先的。
可是,戰爭從來是不基數堆砌而成的數學題。1+1可以大于2,也可以小于0,太多因素影響一場戰爭的結果。
大宋之所以弱,也絕對不是弱在裝備上。若以裝備而論,一千年前四夷就被蕩平了。
在大宋內部那些問題沒解決之前,除非給他原子彈,否則單單幾門炮能左右什么?
除了閻王營,還都是弱兵;除了狄青,還都是弱將。
朝堂上還是一群想靠嘴炮忽悠的文人,體制里還是一窩尸位素餐的蛀蟲施政。
你讓唐奕把這么超前的東西交給他們?
弄不好,給你把制炮的方法編纂到《武經總要》里,供大宋的天下人和蠻夷的天下人一起參詳。
以、振、國、威!
別不信,不是沒干過,而且就是趙禎親自干的。
他讓曾公亮和丁度匯總的《武經總要》,收錄了大宋所有制式裝備的圖樣和詳解,包括當世最先進的八牛床弩。
那也是國之重器,軍事機要。
可就那么記載在書里,連制造流程都寫得明明白白,傳了出去。
現在在大遼500文就能買一本兒,是最便宜和普及的宋籍。
“不會的!”曹覺依舊是不死心。
“你放心,只要你把炮交給咱們,我曹老二發誓,軍中的每一個兄弟必像守護自己的命一樣守住這個秘密。”
“呵。”唐奕干笑一聲,卻是看了吳育一眼。
“你不會,有人會啊!”言下之意,當然是怪起了文人。
“跟你說個有意思的事兒吧,你知道遼夏的細作都是怎么從大宋竊取情報嗎?”
“怎么竊取?”曹覺一怔。“無非就是收買滲透唄。”
“錯!!”唐奕撇嘴道。“哪用那么麻煩?只要轉個書攤兒,什么都有了。”
“......”
曹覺沒怎么著,吳育卻是老臉一紅。
還真是這么回事兒。
《武經總要》就不說了,除了這種炫耀大宋裝備的書,還有別的呢。
大宋的文人都好出個文集、雜記什么的,而這其中,朝中文臣尤為鼎盛,賣的也最好。
那文集、雜記里都記的是什么呢?無非就是尋常的日記、書信往來之類的東西。畢竟不是誰都是歐陽修,出手就是文章。
可是,問題來了。書信日記,還是相公、大臣、守牧一方的大員的書信日記,那里面可是什么都有啊。
小到稅收議政,一方民生;大到用兵布防,兩國邊事,全都印成了書,昭告天下了。
別覺得駭人聽聞,也別覺得是個別現象。遠了不說,這事兒吳育干過、富弼干過、文彥博干過,連唐奕的老師范仲淹也干過......
以至于遼人轉個書攤兒就什么都知道了,哪來的什么秘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金昌市|
石林|
肃南|
霍山县|
澎湖县|
宁夏|
平江县|
凤城市|
黄陵县|
双流县|
阿克苏市|
扎鲁特旗|
商洛市|
禄丰县|
扶风县|
施甸县|
志丹县|
江津市|
新津县|
安丘市|
商河县|
鹰潭市|
通化市|
盖州市|
长阳|
西充县|
鹤山市|
香格里拉县|
潼南县|
杨浦区|
西藏|
德兴市|
唐海县|
绥德县|
公主岭市|
陵水|
永嘉县|
长顺县|
合肥市|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