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實(shí)不難理解,萬事開頭難,范仲淹是慶歷之臣,在這個最敏感的時期,刻意避嫌多少會減輕一點(diǎn)趙禎和唐奕的壓力,更能讓反對之聲少了一條攻伐新政的理由。 而王德用的情況也差不多,作為復(fù)燕功臣之一,又是三朝元老,姿態(tài)放低一點(diǎn),同樣可以減少阻力。 趙禎和唐奕要實(shí)行的是溫和的改革政策,所以,當(dāng)然是動靜越小越好。這也是為什么富弼、宋庠等人,偏偏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不在朝的原因。 可是,趙禎卻十分清楚,再起革新之舉,若有差池,范仲淹、王德用絕脫不了干系。 觀瀾表面上還是范仲淹的觀瀾,他這個烙上慶歷標(biāo)簽的老臣,更與革新劃上了等號,不找他,找誰? 但是,若真的成功了,大宋興盛可圖,那二人今天一走,這個千古功績也就與他們沒關(guān)系了。 范王二人這是為了革新,甘愿委屈自己了。 ...... 等范仲淹、王德用一走,小樓里就只剩下趙禎和觀瀾的股東,只文彥博一個算是外人了。 張晉文與馬大偉對視一眼,也想起身。 二人別的本事沒有,眼力見還是有的。范公都走不,他們兩個平頭百姓還跟著摻合什么? 可是不想,趙禎見二人起身,不等他們開口,就把人攔下來了。 倒是沒有了對朝臣的正式和威嚴(yán),更是是話家常: “你們就別跟著添亂了,坐下吧!以后還要你們觀瀾上下一心,才能把革新之策推行下去。” 二人不敢違抗圣命,只得又坐了回去。 趙禎這句“坐下吧”,可不是一般說說的。 一句“坐下吧”,也就就是承認(rèn)了張、馬兩家在這場變革之位置,更是為以后觀瀾商合議事定下了基調(diào)。 ...... 轉(zhuǎn)回正題。 “大郎要從錢上先下手?” “嗯!”唐奕點(diǎn)頭。 錢荒必須先解決,才能徹底釋放大宋被制約多年的經(jīng)濟(jì)總量。老百姓手里連流通的錢都沒有,他還怎么折騰? “推出銀圓?恐怕沒那么容易了......”卻是曹佾突然出聲. 唐奕一挑眉頭,看來不是i光自己得了消息啊。 “你知道了什么?” 曹佾眉頭不展,“根據(jù)這一段時間的情形來看,似乎朝廷要以銀代銅的消息傳了出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