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范仲淹一說,明日的東華門放榜他們這些老家伙都不去了,唐奕立時愣了一下,轉(zhuǎn)而就全懂了。 難怪趙禎一點兒都不著急,非要多等這一天,難道就是為了讓我趕上放 榜? 哭笑不得地對老師道:“沒這個必要吧?” “有!” 卻是杜師父閉著眼睛,似睡非睡地吐出一字。 ———————— 東華門外唱名,代表著大宋文教的最巔峰盛況,更是文生秀士一朝得道、魚躍龍門的時刻。 每隔四年,當(dāng)宮城的東華門緩緩洞開,傳臚大監(jiān)把一個個光容無比的名字由深宮大內(nèi)傳楔天下之時。 開封這座百萬人巨城,幾乎所有的人都將匯聚于華東門外,每一聲悠揚唱字背后,都是一位足可青史長存的風(fēng)流人物。 這樣的曠古盛典,甚至蓋過任何一個年節(jié)的熱鬧程度。 那龍虎榜上登科及第者,也是這皇城之側(cè)、皇宋治下—— 最最耀眼的存在! 此刻,東華門外,除了見證盛典的百姓、慕名而來的妖娘、翹首以盼的貢生,還多了另外一道風(fēng)景。 靠北的一角,數(shù)千精甲騎士威嚴(yán)肅立,宛若雕像,與場中熱鬧嘈雜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 百姓無不側(cè)目,一時之間,更不知這一軍精騎是哪兒來的,又來干嘛。 “這軍漢是干嘛的?瞅著也不像是殿前司維持秩序的禁軍啊?” “聽說朝廷遣使入遼,莫非這一隊人是準(zhǔn)備入遼的?” ...... 有懂行的則道:“多半是了。這一軍就是傳說中的閻王營,大宋第一強軍!若是官家真的志在燕云,肯定是要派這一軍去打頭陣的。” ...... “確實不一樣啊,與東西兩廂的兵痞相比,著實強了不少!” ...... 然而,閻王營再惹眼,今天也注定只是配角。因為,萬眾聚首看的不是大兵,而是最最中央那些意氣風(fēng)發(fā)的進士公子。 “怎么不見觀瀾書院的舉子?” “切,人家那是大宋第一書院,范公治下的天之驕子,哪有心思和這幫俗生擠在一塊兒?” “等著吧,肯定是踩著放榜的點來。” ...... 果然。 眼見傳臚的時辰就要到了,東華門大開,一眾內(nèi)侍大監(jiān)、中樞大員魚灌而出。 隱約可見傳臚內(nèi)侍從東華門外一直向皇城深處延伸,嘉佑二年龍虎榜馬上就要呼之欲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