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以,會榜剛放,不等殿試開考,開封城中已經傳開了,唐子浩今科高中魁首、范公門下再添文星。 觀瀾書院更是連續三科選才大典,摘得頭名。 ...... —————— 因會試中者皆在京中,省了遠道而來的周折,是以會試與殿試的間隔是十分緊湊的,不用像解試之后還要等上好幾個月。 會試一完,七天放榜,緊接著就是最后一關——殿試。 ...... 因為會試不黜落,觀瀾上下也沒了前兩考的氣氛,連范仲淹送考之時雷打不動的那句“慎思慎解”都換掉了。 “寬心以代,放手為之,耀我觀瀾!” ...... 殿試,故名思意,當殿考試,皇帝親選。從出題、監考、最后的定名次,皆由趙禎親為。 朝陽初起,宮門一開,今科會試取中的380多名貢生就由禮部官員,文彥博、宋庠兩位相公親自引領,于文德殿前候考。 對于許多貢生來說,這可是他們第一次進到皇宮大內,忍不住好奇,自然要四下掃看。 而觀瀾之中不乏權貴名門的子弟,年節大宴,跟著父輩多多少少也進過兩次皇城,此時也是賣弄開來,與一眾同窗解釋了起來。 宋楷一邊走,一邊點指江山一般的地小聲與眾人講解,“咱們殿考是在文德殿,是僅次于大慶殿和明堂的第三大殿,正好在政事堂與大慶殿中間。 行到文德殿前,宋楷指著右邊高墻后隱約漏出的一角飛檐,“看見那房尖兒了嗎?那就是大慶殿,大朝儀典都在那兒舉行?!? 又指左邊,“皇城一角的這一大片院落就是政事堂,東西兩府、三司兩省都在這里面?!? 對于宋為庸的賣弄,觀瀾儒生當然不以為然。他們雖然多數也沒進過宮城,但是官家年年去慣瀾小住,朝里的相公們哪個不臉熟? 不但是臉熟,又有幾個沒給他們講過學?有什么可稀奇。 可是,外省貢生就不一樣了?,F在就看出來差距了,不是觀瀾權貴多,而是這見識就不是他們可以比的。 一個個也都不顧上看著的考官大員,湊過來聽著宋楷吹牛。 可是,宋庠不干了,一聲低沉冷喝猛然響起: “皇城重地,豈容造次!” 諸生一凜,下意識地都退回原位。 宋楷則是一縮頭,表情卻沒有一點兒恐懼之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