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死也死在這一科-《調教大宋》
第(1/3)頁
科舉做為文人唯一的上升通道,可不是像后世那般有個學籍,報個名就可以考的。
單以解試為例。
因各地考生人數多少不等,差距大者,乃至上百倍。然無論多少,朝廷這些年在解額分配上已經達到了相對的平衡,分配給各州郡的錄取指標亦已固定。
但是,即使做得再公正,這諾大的國家也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總會有的地方給的多,有的地方給的少。
打個比方:
東南州軍解者,二三千人處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競爭之慘烈可想而知。
可是,西北州軍取解,因文教不興,應舉者甚少,個別州郡不過百人,而因各種原因,解額給的卻不能少,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人。
那么問題就來了,那邊是百里挑一,這邊是百里挑十,肯定是這邊容易中啊!是以,東南之仕假借西北戶籍到西北應考的甚矣。
所以,朝廷在調控解額,盡力爭取平衡的同時,亦嚴抓戶籍審查,讓考生盡量在家鄉取解,也就成了必然。
現在,范仲淹交代給唐奕做的事情,就是考試之前戶籍審查中的流程。
做為大宋的都城,開封每科取解都是人滿為患。除了“官二代”、“權二代”這些是沒有辦法的,對于普通考生的審查當屬前宋最嚴。
地方州郡要提前半年進行審查,而開封就要更早,尚有一年才到考期,就已經進入了審查程序。
其中規定,應試考生報名要遞交狀紙,上列姓名、鄉貫、三代情況等內容。
開封府衙據此進行審查,其中鄉貫的戶籍要求很嚴格。依《貢舉條例》,僅有戶籍還不行,須實際居住在本貫才合格,名曰“查籍”。
雖有戶籍但久離本貫者,則要有命官擔保方可,是為“戶保”。
而天封比別的地方不同的是,天圣七年定律,考生須有戶籍7年以上,并實際居住“即許投狀”;戶籍不足7年,不住開封者,不在接收之限。
也就是說,不但要有開封戶籍,還要在開封實際居住七年以上才行。
當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考試,大宋這幫文人也是拼了,可謂花樣百出。
有的京師之中有親戚,為了考試過繼人子,取得戶籍。更有甚者,即使認兄為父,也要在開封考試。
還有的,比如王韶、章惇等人,早在當年隨唐奕進京之時,家中就已經為他們鋪好了路。在開封置地,落籍于此,等考的時候,也差不多七年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吴忠市|
铜梁县|
巢湖市|
三河市|
江口县|
青田县|
耿马|
屯留县|
区。|
新田县|
威远县|
申扎县|
仪征市|
侯马市|
永胜县|
锦州市|
米泉市|
磴口县|
若尔盖县|
邓州市|
阿克苏市|
新巴尔虎右旗|
锦州市|
福泉市|
大同县|
新晃|
阿瓦提县|
集贤县|
五华县|
卫辉市|
利川市|
柳江县|
乡城县|
怀安县|
宜兴市|
阿图什市|
呼图壁县|
赤水市|
修武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