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五味正店(四千大章)-《調教大宋》
第(2/3)頁
走到鋪門外,唐奕停下,回身嚷道:“小弟這幾天就住在那兒了,大哥若是找到門道,可去客棧尋之。”
說完,不等漢子反應,已經消失在人流之中。
“這漢子還挺小心!”丁源抱怨道。“我還不信了,這么多雜鋪,他不賣,總有人賣。”
唐奕冷然一笑,“屁的小心!你去別家看看,多半也是這個待遇。”
丁源不信邪,找了幾家一問,果然是只有解鹽,沒有青鹽。
......
“怎么回事兒?”
唐奕答道:“估計是吳相公來西北巡案的事情,早就傳到了這邊。”
一進太原城,唐奕就納悶,這和他了解到的情況完全不符啊!
據老師說,青鹽遍布西北,又以太原為最,是為青鹽入宋的集散之地。別說是雜鋪,街邊兒集市敞開口袋叫賣的都比比皆是。
怎么可能走了這么半天,他們連青鹽長什么樣兒都看不著。
一定是有人把朝廷要整頓西北鹽務的消息早就散出去了,各家鹽販才會這般警惕。
“那現在怎么辦?”唐奕把話一說明,宋楷就有點沮喪了。
“看來,果真如傳言一般,私鹽之利軍政兩務都有參與,咱們來的這么低調,還是不行。”
唐奕搖頭,“先住店,等楊文廣到了再說吧。”
看來,他還是想簡單了。本想進城來看看青鹽猖獗到什么程度,卻沒想到,人家早防著他呢。
照著那漢子的指引,幾人尋到五味正店。
前腳進店,后腳就跟進來一個流里流氣的漢子。也不說話,進來就往廳中一坐,一瞬不瞬地盯著唐奕等人。
唐奕他們進了廳,倒是沒注意那潑皮漢子,反倒是不由一疑。
本以為,這傳說中的太原最大客棧生意不得多好,卻不想,并沒有那么邪乎,大廳之中竟鮮有旅客,頗為冷清。
柜臺里斜倚著一個穿緞面兒罩袍的中年人,歲數不算老,可胡子倒不少。半尺多長的美髯,再加上西北人特有的高原紅,還真有那么幾分后世電視劇里關云長的味道。
此時,這位正輕搖蒲扇,好不悠閑。聽見動靜,才半睜鳳目看了唐奕幾人一眼,蒲扇一緩,又好好地上下掃了個遍,才懶懶地叫伙計招呼。
“六子,來客人了。”
唐奕抿然向那美髯公微微點頭,算是打了招呼。隨后,就坦然的一邊等著堂倌兒上來招呼,一邊四下打量起這店鋪來。
這時,堂倌兒也迎了上來,“幾位公子,打尖還是住店?”
唐奕沒接,心思也沒在堂倌兒這里。
他已經注意到那個后進來的流氣漢子,心中一動,感覺剛剛在路上似乎就掃見過這人。
而更吸引唐奕的,也不是這漢子.而是漢子坐的那張桌子。
那張桌子很特別!
這家五味正店雖然冷清,但裝飾卻是一點不差,描梁畫棟算是下了工夫的。一應木器擺設,明眼人一看,就知是上等貨色。
廳中十幾套桌椅皆是朱漆好料,造價不菲。
但是,在十幾套朱紅桌椅之中,唯獨那流氣漢子坐的那張極為特別。
那桌子竟是原木裸色的,白花花的杵在以紅色為基調的大廳之中,極為的不協調。
堂倌問了一遍,唐奕沒答,只得再次緩聲開口,“客官,打尖還是住店?”
唐奕回過神來,意味深長地一笑,“小二哥想錯了,騰幾間上房,住店!”
“打尖”這個詞兒,并非西北方言,也非大宋中原官話,而是靠近大遼燕云河北那邊的土話。
這堂倌顯然是看出唐奕幾人是外來的,用這個并非本地的生詞兒來套唐奕的話。
聽得懂,那說明就是東邊兒來的,要是聽不懂......
不是西北人,也不是東邊兒的,那就只能是南來的了。
唐奕說“小二想錯了”話里的意思就是:咱聽得懂不假,卻是南來之客。
那美髯漢子聞言,不禁再一次睜開雙目,又好好看了唐奕一眼。
輕笑道:“把三樓騰出去給幾位歇腳,再給客官挑幾個回鶻瓜送過去。”
吩咐完小二,漢子又對唐奕道:“小孩兒不懂事兒,冒犯了。”
唐奕點頭示意,“無妨,謝過了!”
說完,也不多留,隨小二上樓去了。
而那小二也還聽話,再不試探唐奕等人,恭恭敬敬地把幾人引到客房,又端來回鶻瓜,當是賠罪。
開始,唐奕還不知道這個回鶻瓜是個什么東西,等端上來一看才明白,原來就是后世的哈密瓜,因產自西州回鶻一帶,故稱回鶻瓜。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乡县|
抚远县|
察哈|
巴楚县|
文昌市|
邹城市|
新竹县|
静宁县|
余江县|
绵阳市|
汉沽区|
黄大仙区|
石城县|
竹山县|
乌拉特中旗|
河西区|
怀安县|
辉南县|
浦城县|
于都县|
浦北县|
永泰县|
秦皇岛市|
贵南县|
崇州市|
吉水县|
嘉善县|
唐海县|
合阳县|
鄢陵县|
泗阳县|
桐城市|
榆中县|
恩平市|
高安市|
加查县|
贵溪市|
商洛市|
凌源市|
巴楚县|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