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香菇,藍(lán)瘦...欠的債有點多,可以賴賬嗎? 好吧,上面是扯淡!實際情況是動力滿滿,碼字根本停不下來! 大伙兒太特么給力了,直接把我推進(jìn)了歷史銷售榜前十! 謝了! ————————— 儂族諸部,名義生活在大宋的土地上,但卻不是大宋子民。 不論是南邊的交趾,還是大宋自己,對于這群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儂蠻”,根本就沒把他們當(dāng)人看。 這是漢人自古以來的優(yōu)越性。 漢根正朔! 只有我們漢人才是漢王朝的子民,其他的,就算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那也都特么是蠻夷! 東南沿海的疍民、西北黨項羌人、西南的苗壯儂人皆是如此。 這也是古代華夏四方邊患不斷的一個原因。漢人的包容是有前題條件的包容,是帶有優(yōu)越感的包容。 我們一直在同化異族,但同時,我們也一直打心眼兒里瞧不起異族。 邊民異族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怎么可能和你是一條心? 儂族諸部的叛亂,就是在這樣的民族大環(huán)境下,應(yīng)運而生的。 儂族首領(lǐng)儂智高,與南邊的交趾有殺父大仇。交趾國欺負(fù)儂族就跟下雨天打兒子一樣,時不時就殺你的人,劫你的財。 儂智高活不下去了,多次上本朝廷要求依附,并且身段拉的極低。 不求大宋賞賜,只求管管我們,派個官員過來,開個権場互市,讓我們儂人有個靠山,能活下去就行。 可是,就這樣的要求,朝廷也不同意。 一來,是怕拉攏儂人破壞了與交趾之間的平衡;二來,是怕儂人得到休養(yǎng),積蓄實力反宋。 朝廷的算盤打的叮當(dāng)響,想法是極美的。意思就是,讓儂族夾在大宋與交趾之間,給大宋當(dāng)緩沖帶。 連廣源州大宋都沒打算要,何況是幾個夷民? 反正死的都不是漢兒,與我何干? 只不過,他們沒想過,狗急了還跳墻呢,何況是活人!? 儂智高活不下去了,除了反,就沒別的活路。 可是,反誰呢? 交趾他打不過,他爹儂全福就是被交趾給殺的,他自己也被交趾俘虜過。 那就只有攻宋一途。 且西南軍政多年息戰(zhàn),不是空城,就是爺爺兵,防御和紙糊的一樣,一捅就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