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往來才子,內心皆是狠狠一顫。 眾人皆是呆呆立在原地。 “這等想象力,即便是長安城中最博學的才子,都不能及!” 賀知章忍不住感嘆。 他身旁的一眾才子,早已羞愧得低下了頭。 他們平日講究詞藻瑰麗、押韻、對仗工整。 光顧著這些表象的東西,而忽略了詩作更深層次的內涵。 看著那些詩句,眾才子唯有折服,在心中默默嘆了口氣。 先前的嘲諷之言,皆無人再提。 經此一事,李白的詩名在長安城中傳開了。 “陛下,這是那李白所作《蜀道難》。” 皇宮之中,早有人將詩作遞給唐玄宗看。 “噢?” 唐玄宗露出饒有興趣的神色。 他伸出手接過竹簡。 近些時日,他在宮中,聽到許多大臣、妃子都在議論李白的詩句。 更有人說,他是天上的太白金星轉世,是貶下凡的謫仙人。 今日倒要看看,這李白,究竟有何不凡之處? 隨著唐玄宗將竹簡展開,一股淡淡的墨香縈繞在鼻間。 “噫吁嚱……”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唐玄宗越讀越心驚。 李白的一字一句,皆有仙氣。 視野開闊無比,想象奇特,不像是凡間之人所作。 “好一個李白!” 看罷,唐玄宗高興不已。 “來人,擬旨。” “命李太白入宮,為翰林供奉。” 宮里的太監暗暗心驚,一個從未參加過科舉的人,居然能有翰林供奉之職,實在是如夢如幻。 實際上,唐玄宗并不會因為一首詩便任命李白為官。 這次舉動,是各方催動的結果。 比如賀知章,身為工部侍郎,老在宮中琢磨著李白的詩,終日贊嘆聲連連。 還有玉真公主,也親自向唐玄宗舉薦里邊。 道士吳筠,也大力舉薦李白,說他是有高強本事的異人。 就連躺在唐玄宗身邊的楊貴妃,也在吹枕邊風,嚷嚷著要讓李白來給她作詩一首。 多方權衡之下,李白最終才坐上了翰林供奉之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