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伯陽龍山觀的傳度授箓儀式,向來是一件盛事。 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要過來觀禮。 可即便是他們,也很難搶到一個有利位置。 一些達官貴族、大教中人,甚至不遠千里,也要早早趕來,就為了觀禮一次伯陽龍山觀的傳度授箓儀式。 伯陽龍山觀一向是來者不拒,就連山中的黃大仙,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趕個大早,占一塊草地觀看。 “那是大鐵錘!” 一些當地的鄉紳紛紛讓路。 一個頭戴鐵制面具的大塊頭從青石板路上走過,震得大地隆隆作響。 “大鐵錘?那是何人?!” “據說,張良先生曾經在博浪沙刺殺先皇,那位雇傭的殺手,便是這位大力士!” “無人知曉其姓名,但此人使一桿三百斤的大鐵錘,力大無窮,因此被稱作大鐵錘!” 有人悄聲道出大鐵錘的來歷。 對于這樣一位人物,眾人也是保持著應有的恭敬。 “大鐵錘來了,張良前輩說不定也在附近!” 只聽話音剛落,張良便緩步走來。 眾人皆驚為天人。 當年,張良雖為男子,其容貌卻如富家女子,當世皆稱其‘美好如婦人’。 只見張良走來,徑直到觀內向尹喜行了一個晚輩之禮。 “晚輩代家師赤松子問好。” “家師言,前輩所著《文始經》玄妙無雙,此番特意托我帶話,表達敬仰之情。” 赤松子,便是黃石公。 近年來,黃石公傳授張良‘太公兵法’,讓張良在亂世中聲名鵲起。 尹喜卻是不喜這種做法,他道:“道法自然,清靜無為,亂世與我何關?” 對此,張良卻站出來駁斥:“我輩道士,當出關救世,否則清靜無為,便如行尸走肉!” 由于這番言辭激烈的辯論,導致伯陽龍山觀的人都覺得張良不懂禮節,狂妄自大。 但是,張良出身白云山道觀,師從黃石公,卻早已在江湖間享有盛名。 而尹喜主持的伯陽龍山道觀,雖然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傳度授箓的儀式,所出弟子,雖廣有賢名,但卻遠不及張良的名頭響亮。 這也是白云山道觀一直隱隱壓制伯陽龍山道觀的地方。 因此,這回赤松子沒有親自前來,卻派了門下弟子張良過來,其中意味,可想而知。 不管今天伯陽龍山道觀出了多么優秀的弟子,也會被人拿來和張良比較。 相比之下,自然相形見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