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里面的內容,卻是依舊清晰。 “劉局長,這是當年華夏日報關于皮爾卡丹先生舉辦華夏時裝秀的文字報道,華夏社甚至親自批文,這并非是一條資本主義的歪路、邪路,而是新型商業模式下的思想解放。” 楚天耀將報紙放到劉天明的桌上,在對方翻閱報紙的同時,又繼續道: “深市是第一個改革開放的經濟特區,也是我們對外貿易的窗口,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更要緊跟時代潮流,西方人能夠把時尚玩成商業模式,所以他們的服裝才能夠快速在我們國內占領市場,如果我們再不學著進步,只怕就真的得落后他們了?!? 說到這里,楚天耀不免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這一聲嘆息,并非是楚天耀的偽裝,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慨。 九十年代,正是國內服裝市場遭受沖擊最為嚴重的時候,多少民族服裝品牌就是因為固步自封,跟不上國外的時裝潮流,而被市場無情淘汰。 港風韓流,則成為了九十年代國內時尚的代名詞。 說白了,這些潮流都是別人玩剩下的東西。 聽到楚天耀發自內心的一番話,劉天明放下手中的報紙,臉上亦是露出了一抹沉思之色。 “方案我可以同意,但這場國際啤酒節,不應該單單為外國人服務!” 幾分鐘后,劉天明的手指敲打著桌面,抬頭看向楚天耀,帶著一臉正色道。 只是這一句話,楚天耀便懂了其中意思。 聞言,他當即便咧嘴一笑道:“劉局長放心,這些外資企業在國內活不長久,國內的啤酒行業,未來還得是咱們華夏人的市場?!? 聽到楚天耀這話,劉天明則是佯裝訓斥的模樣道:“楚天耀同志,你這個思想可要不得,上頭三番五次強調,合作才能共贏?!? “對對對,合作共贏,劉局長說的是!” 楚天耀連忙賠笑道。 見到劉天明的態度轉變后,他便知道這件事已經穩了。 中午。 從商務局辦公大樓離開后,楚天耀臉上亦是止不住的洋溢出一抹喜色。 他準備的三板斧都沒完全用出來,沒想到劉天明便已經拍板同意了舉辦啤酒節的事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