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六月三號。 當第一篇關于啤酒原料短缺的新聞出來后,接連兩天,各大媒體對于此事都做出了相應的報道。 一時間,哪怕是一些不出名的地方報刊,也都在用“危機”等詞匯形容這一次川省啤酒行業所要面臨的現狀。 而遍布大中小城市的各大經銷商們,徹底恐慌了起來。 眼看一年一度的發財之日即將來到,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廠家生產出了問題,而且不單單是一家,整個西南地區的啤酒廠家都無可避免的面臨原料短缺的問題。 市面上,近乎八成的啤酒花原料缺失,僅剩的兩成價格也都在一夜之間翻了好幾倍。 為了避免出現生產停滯的問題,二三線啤酒廠即便是咬著牙也得把市面上的啤酒花買下。 原料價格提升,最直接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這些二三線啤酒廠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 于是乎,大多數啤酒廠家開始向經銷商催收尾款,整個啤酒行業自上而下,出現了一個極其尷尬的情況。 在明知道廠家生產出問題的情況下,這些經銷商非但沒有及時歸還尾款,反而是急著去進行大面積的囤貨。 但凡是有點經驗的經銷商都知道,在快消品行業當中只有四個字。 現貨為王! 特別是原料短缺的背景下,更加刺激了經銷商們的囤貨潮。 也就在這個時候。 一月七號當天,蓉城商報一則配圖報道出現在了所有人的視線當中。 非但是蓉城商報,但凡是川省多少有些名氣的雜志社,都在同一時間報道了內容相同的新聞。 “被收購的蓉城啤酒廠迎來新生!” “行業奇跡,蓉城啤酒廠煥發第二春,原料問題或以解決!” 各種各樣關于蓉城啤酒廠的新聞出現在版面里,乍一看標題,似乎并沒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偏偏每一則報道都配上了一張黑白照片。 照片里,是蓉城啤酒廠那超過一百五十平的倉庫,而在倉庫里竟然是滿滿當當的堆滿了當月生產的啤酒,少說也有近萬箱啤酒。 非但如此,報道中記者還親口采訪了蓉城分廠的廠長張明遠,和愁眉苦臉的一眾啤酒廠家不同,張明遠那張滿是笑容的臉被拍到了報紙上。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張明遠那句話。 非但是蓉城分廠,整個星耀酒業都不存在原料短缺的情況,如今整個星耀酒廠全力運轉,年產能已經突破十五萬噸,日產量在四百噸以上。 這個數字,雖然趕不上藍劍和山城兩大龍頭,但已經超過了排行老三的綿市亞太啤酒廠。 看到這個新聞的同時,幾乎不少人都大吃一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