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11章 誰是螳螂 誰又是麻雀-《瀚海唐兒歸》


    第(1/3)頁

    伊洛水,名稱來源于伊水和洛水,這兩條發(fā)源于洛陽西南的河流向東北流淌,在偃師城處交匯,隨后匯成一條河,這就是伊洛水。

    也就是說,偃師城實際上是位于伊洛河交匯之處,屬于最典型的沖擊型平原。

    是以,契丹大軍逆伊洛水而上,一路都是走在了邙山和嵩山之間的狹小河段。

    只有到了偃師城外,才有大片開闊的盆地,適合十幾萬大軍的決戰(zhàn)。

    耶律德光想要進來,張昭當然不會不讓,而且契丹人的遠探攔子馬還是很有水準的。

    在他們的遮蔽下,嵩山與邙山之間的伊洛水道根本無法伏擊。

    張昭于是按原定計劃,把契丹人放了進來。

    七月中,耶律德光率七萬五千大軍,連破張昭在伊洛水上設立的七道水寨,大軍推進到了偃師城東南。

    本來已經打破了偃師西城的雍涼軍,只能開始撤退。

    耶律德光遂率大軍進駐偃師城,以左右皮室軍為主力,居于城中。

    右軍以耶律頗德統(tǒng)帥的屬珊軍以及部族軍騎兵為主,附帶有三千奚人步兵。

    左軍以晉軍降將為主,由蕭翰、李守貞為正副統(tǒng)帥。

    他們以偃師城為大營,背靠邙山,依山下寨延綿三里多,步騎配合,軍容嚴整。

    張昭的雍涼軍則退到了金墉城附近,以修復好的金墉城為大營,憾山都、左右羽林衛(wèi)加上瀚海鎮(zhèn)七千人為中軍。

    以閻晉為左軍排陣使,統(tǒng)轄武威、雄武、鷹揚、豐安四鎮(zhèn)以及延州彰武軍一部,加上征召來的關中義兵、義從驍騎和團結弓手四千人,共兩萬一千。

    以白從信為右軍排陣使,統(tǒng)轄靈武、定遠、玉成三鎮(zhèn)以及少量的義兵、義從和團結弓手,加上投靠的保義、奉國、寧國三軍,共計兩萬人。

    張昭的四萬八千大軍,除了留守的陰鷂子和劉再升,以及守護洛陽城的河陽軍以外,全部主力,盡數(shù)到齊。

    。。。。

    偃師城中,耶律德光待全軍安全下寨之后,也開始召開軍事會議。

    遼軍自鞏縣而來,這一路上,遇到的阻力并不是很大,這讓耶律德光和眾兵將,士氣恢復了不少。

    造成這種的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遇到的只是雍涼軍的義從驍騎。

    作為非主力的征召兵,義從驍騎從戰(zhàn)馬到武器,都與真正的雍涼鐵騎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此時已經名滿天下的河西折耳馬,其實種群并不算龐大。

    因為當年張昭搜刮了整個信度河上游,也不過得到了幾千匹而已,帶回涼州的,更是只有兩千余匹。

    雖然經過十年的繁殖,折耳馬已經實現(xiàn)了河西的本土化,但并不代表著出生的每一匹馬都可以作為戰(zhàn)馬。

    就算可以都可以作為戰(zhàn)馬,但為保持了軍馬場中馬兒的遺傳與基因穩(wěn)定,也不能全部都用來做戰(zhàn)馬。

    至少在山丹,昌松等地軍馬場中,要保證最少三千匹以上的存量。

    所以雍涼軍中的優(yōu)質折耳戰(zhàn)馬,只有大概七千多匹,主力都不夠,自然義從驍騎中只有極少數(shù)精銳才有折耳馬。

    而裝備上,他們也很少配備角弓弩,更別提神臂弓,加上義從驍騎基本不披甲,因此給了耶律德光以及所有契丹人一個感覺。

    那就是雍涼騎兵確實很厲害,是他們所見唯一能在騎兵上與大遼一較高低的,但并未高出多少,雙方只在伯仲之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新巴尔虎右旗| 延长县| 广河县| 丹阳市| 阿坝县| 林甸县| 安岳县| 花莲县| 鹤岗市| 新化县| 聂拉木县| 凉城县| 中山市| 铜川市| 庆阳市| 大厂| 安国市| 肇州县| 遂川县| 黄梅县| 双牌县| 汝城县| 广饶县| 嘉祥县| 铜陵市| 辽中县| 格尔木市| 遵义县| 崇左市| 云浮市| 本溪市| 拉萨市| 新蔡县| 交城县| 讷河市| 龙州县| 包头市| 和平县| 丰台区|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