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四面合圍之計-《瀚海唐兒歸》
第(3/3)頁
所以歷來愛出奇的慕容信長,竟然第一次提議打堂堂之戰。
張昭還未表態,閻晉卻淡淡一笑,這位素來喜歡打堂堂之陣的持重之將,卻想打一回出奇之戰,他指著地圖,對張昭說道。
“高松所部占據了中潬城,看著像是刺入我軍腰肋的一把長匕,但也能看做契丹人把他們的命根子,捏到了我們手中。
若是中潬城被我軍攻下,然后順流而下毀了白馬津的浮橋,契丹人就只能被困于河南之地。
所以他們主力絕不可能在汜水關等著,必定會東進到偃師一帶,與中潬橋的高松形成互為守望的態勢。”
張昭緩緩點了點頭,“承節是想干脆將契丹人放過來,我們就在洛陽到偃師城一帶,與契丹人決戰?”
閻晉點了點頭,“偃師城背靠邙山,與中潬城只有不到四十里的距離,易守難攻,是契丹人夢寐以求的絕佳之地。
他們一定會來,但只要他們來了,就是他們的末日。”
說著,閻晉在地圖以南重重點了點,“契丹人一到偃師城,我軍主動求戰,吸引他們全部注意力后。
大王可命一支精銳繞過緱氏,切斷緱氏東北,偃師以東伊洛河上的孝義橋,把契丹人徹底包圍在偃師城和邙山上。
他們補給被斷,數萬大軍坐困愁城,立刻就會陷入死地,就讓伊洛河,變成契丹人的滹沱河!”
張昭知道閻晉為什么會選擇出奇了,因為金墉城一戰證明,契丹人所謂的鐵騎,戰斗力要低于張昭的雍涼鐵騎。
這樣的顛倒之下,契丹人反而變成了遼晉大戰中,沒有多少騎兵的晉國一方。
這樣張昭就可以利用騎兵優勢,主動出奇,切斷契丹人歸路。
在哪打?什么時候打?打多久?都不在契丹人手中,而是掌握在雍涼鐵騎手里了。
“大王,臣支持閻總兵的想法。”趙匡贊立刻站出來贊成。
“遼主現在是拋棄了輜重和大量晉國降軍,才得以快速搶占汜水關的。
若我們把他們放到偃師城來,就算切不斷孝義橋,也能拉長他們的補給。
而且掌握遼軍補給的,都是晉國降將和降兵,遼主耶律德光對他們可不好,這是因為要和咱們大戰了,才勒索各大佛寺來給他們放了賞。
這些人對遼主別說效忠,暗中甚至還有怨恨,臣愿意與侯留后、趙留后一起,繞到彼處,招降他們,這樣遼軍輜重盡失,全軍盡墨就在眼前了。”
“大王,臣也愿意出面,隨軍前去,符彥卿、安審琦、王周、藥元福諸將并非真心投靠,只是為情勢逼迫而已。
大王若能手書制令,赦免他們的罪過,他們必定愿意棄暗投明。”
一看確實可行,和凝直接跳了出來,以他后晉宰輔大臣的身份,招攬符彥卿等人,可以說易如反掌。
“好!”張昭大喜,“那就把契丹人放到偃師城一帶來,咱們給他們來個四面合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