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青銅盉其實就是古早的便攜式酒壺,怎么會跟大量的鮮血有關(guān)?” 事實上,念叨這些的同時,八九不離十的真相,已經(jīng)被他想到了。 只不過沒從震撼中緩過來的他,不愿意承認,不愿意說出口罷了。 因為一旦說出口,便相當于承認他敗得一塌涂地,給秦霄提鞋都不配。 穩(wěn)若泰山的白老爺子都繃不住了,聲音發(fā)顫,急匆匆出口催促道:“小秦,快詳細說說,為什么有大量的血?真是我猜的那樣?還是……血祭?” 白老爺子同樣有了猜測,不過因果太大,他不敢脫口而出。 除此之外,白老爺子還提出了另外一種推斷。 即,青銅器的血祭。 封建社會之前的商周時代,尤其是商代,是典型的奴隸社會。 奴隸……算,但又不算人。 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血祭這種事情非常常見。 殷商時期,因為生產(chǎn)力水平還很低,能夠從奴隸身上獲得的價值很有限,所以奴隸主把奴隸當作人牲、人殉的對象大量屠殺。 很多時候,甚至干脆就是閑得沒事,隨便殺著玩。 四五十年前,考古隊挖某商代王陵,發(fā)掘比文物更多的,是九座大祭祀坑,一千兩百具祭祀用的奴隸骸骨。 上層貴族去世了,需要人牲,建造大型建筑時,可能也會有奴隸被殺,甚至制作大型青銅器的時候,奴隸們也要手心里捏一把汗。因為大型青銅器制作難度高,容易失敗,為了求取上天的保佑,也經(jīng)常會去殺一些人牲來祭祀。 在帝乙、帝辛時代的王室卜辭里,就有這樣一條:‘王其鑄黃呂,奠血’,黃呂即銅礦料,黃指其顏色,帝辛就是紂王,殺人以血祭青銅器成。 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認為商代時候,中原地區(qū)制作青銅器的礦料來自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比如今贛省瑞昌銅嶺、今鄂省大冶銅綠山等地,那里有規(guī)模宏大的古礦冶遺址,冶煉出的粗銅再送到中原制作青銅器。 《說文解字》中,‘奠血’的意思便是‘置而祭也’。 未必非是人血,牛血馬血豬血也差不多,總之要見血。 不過要看時候。剛打完仗,牲畜十不存一,反倒戰(zhàn)俘很多。那么,奴隸比牲畜便宜,就殺奴隸。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得看心情。 白老爺子想到的猜測,便是這件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