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八章 原來流生也悶騷-《重生97之另類地產霸主》


    第(1/3)頁

    即將從緬甸來的風水先生竟然叫解東陽,這倒讓李達康想起明初的解大學士了,再進一步,李達康竟又想起之前萍水相逢的肖大師兄。

    老肖同志上次回京城述職,也不知道他現在是什么情況了,但是和李達康相比,其實他和解大學士才是真正的老鄉,并且還是同市同縣的老鄉。

    李達康的家鄉贛源,別看到了現代混得不如意,一度被稱為全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但祖上好歹也闊過,而最闊最闊的時期,應該就是宋明這兩個朝代。

    贛源省一度闊到什么程度?學術界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說咱們整個華夏文明的中心,在5000年來曾發生過3次轉移,也就說曾經有過4個中心區域。

    第一個中心是在中原省。

    這個當然無話可說,因為這是整個黃河文明的發源地,而黃河文明一直被認為是華夏文明的正朔,所以一直到先秦的百家爭鳴時期,中原省這個文化中心地位都是不可動搖。

    然后因為我大sd省出了個孔子,隨著西漢的“獨尊儒術”,學術界認為文化中心也轉移了,由原來的大中原省轉移到我大sd省。

    這種情況又是持續了很長時間,然后等到唐末戰亂,尤其是經過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華夏文明的文化中心漸漸南移,到了宋明兩朝,華夏文明事實上的文化中心,其實已經變成了李達康的家鄉贛源省。

    這種情況在明代中前葉達到巔峰。

    當時有一種說法,叫“翰林盡吉水,朝士半贛源”,這就比較形象的說明當年這種盛況。

    而無論是解大學士還是李達康的肖大師兄,恰恰就是這個專出翰林的吉水人。

    只不過贛源省的闊,基本也就闊到這個時期了,等到了明朝后期,隨著蘇杭等地方的崛起,文化中心再次發生轉移,慢慢轉到了現在的江浙地區。

    當然嘍,這個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發生的轉移。

    比如在明朝后期,“蘇州四大才子”名氣大吧?但是在當年,假如有一個人跑到蘇杭去,他其實也不用干別的,只要淡淡來一句:我是贛源吉水人。

    嗯,那保證沒有任何一個本地士子敢小瞧他。

    然后隨著滿清入關,“我大清”主宰華夏大地,這種轉移速度就明顯加快,尤其是到了清代同治年間,更是達到了一個極致------

    在整個同治朝,在整個贛源省,竟然已經沒有任何一個三品以上的官員,這和當年的“翰林盡吉水,朝士半贛源”簡直是兩個極端。

    相反隔壁的湘省倒是人才輩出,在咱們國家近代史中占據相當重要地位。

    例如大名鼎鼎的京廣鐵路,這條鐵路的最初規劃,其實是經過贛源省的,只可惜當時的贛源朝中無人,于此相反,隔壁的湘省卻出了曾國藩左中堂譚嗣同等牛人。

    歷史上正是譚嗣同等人的力主下,京廣線才選擇了現在這條路線,而這條線,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拉開了兩個“老表”之間的差距。

    到了這個時候,華夏文明的文化中心也最后一次完成轉移,由贛源省轉到了現在的江浙地區-------

    到了現代,這兩個地方出過最多的兩院院士,這就是這種轉移最重要的一個佐證。

    在那里浮想聯翩一會之后,李達康含笑搖搖頭,然后就拋開其他雜念了,思考自己接下來該怎么做,比如和那個風水先生見面以后,自己該說什么樣的話,要怎么樣和這種人打交道。

    又過了兩天,終于等到確定消息了,當天晚上8點左右,麥亨利和謝流生聯袂來到大嶼山工地,兩人正式通知李達康,說那個叫解東陽的風水先生已經抵達香江,根據彤叔的安排,明天除了他本人之外,其他人都去和那個解東陽見一面,這其中也包括李達康在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辰溪县| 乐都县| 麦盖提县| 鄢陵县| 苏州市| 临城县| 泸州市| 大洼县| 娄底市| 天水市| 邹平县| 合江县| 罗定市| 贡嘎县| 图木舒克市| 浙江省| 灵川县| 八宿县| 乌什县| 吴江市| 和顺县| 乌审旗| 洞头县| 东宁县| 固镇县| 迁安市| 苏尼特左旗| 华阴市| 石阡县| 内黄县| 开化县| 青河县| 姚安县| 资源县| 石狮市| 清水河县| 望都县| 陆丰市| 航空|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