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滄州府,位于直隸東南,因瀕臨渤海而得名。 此時燕京通往滄州的官道上,陸言縱馬疾馳,趕赴目的地滄州。 有響馬旗打底支撐,再加上前不久獲得的飼馬術,哪怕是行進在凜冬的山野之間,馬匹的耐力依舊,乃至于更勝從前。 換做平日,陸言趕路或許每隔一個驛館就要換馬;而如今,間隔兩到三個驛館再換馬,都是完全可以的。 一路走下來,陸言甚至沒有跑死一匹馬,這要是給朝廷知道了,不得封個省錢節約小能手? 這次他出行,殯葬司還給他專門配了一匹“好馬”,左右擔著兩只木匣,大腿兩邊各綁著倆白旗,上面一個大大黑字“殯”。 陸言有好幾次都看到兩邊有山匪馬賊蠢蠢欲動,但瞅見馬屁股那的兩桿白旗之后,扭頭就走。無他,這種一看裝扮又窮又晦氣的,人家都不愿意出手。 就這樣,他一路平平安安地到了滄州府。 不同于之前入洛陽,滄州府畢竟是直隸轄內,四舍五入那是和都城燕京同屬一塊大地方,而且地界太平也沒遭災,城內城外都是一片祥和。 至少陸言牽馬進城一路走來,周遭景象和京城大差不差。 有了上一次豫州出差的經驗,他這次一進城,就直奔滄州府衙門去了解情況。 出示了殯葬司的腰牌,說明此次公干之后,衙門就派了一名捕快帶他去禮房,順便介紹了這次的具體情形。 陸言還納悶呢,真要是刻碑只需要指明禮房的位置,他自己過去就完事了,何須專門派一位捕快接待他? 后來才知道,之所以有專人接待,一來是收到禮部的指令,這是朝廷特派的幫手,要好生對待;二來,就在于滄州這次出事,牽扯極廣。 尤其是牽扯到了滄州的一個武學世家,苗刀劉家。 怎么回事呢? 這滄州自古就是民風彪悍,習武者眾多,素有“武道之鄉”的美稱,其中各大武道在此都有傳承,無窮歲月下來,還形成不少獨有的武學門派。 其中,苗刀就是滄州一種獨特的武學,劉家就是苗刀極具代表性的傳承世家。 說是這最近滄州出了一檔子怪事,不少人都在夢中死去,各個職業行當都有,看模樣都像是嚇死的,一時半會讓官府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一邊調查著,一邊就有逝者的后事需要處理,滄州各大冥鋪也因此忙起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