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大炮的壓制下,清軍逐漸填埋陷阱,步步逼近,預計下午能把全部陷阱填平。 楊百總道:“弟兄們,到了撤退時候了,我們繼續(xù)設置陷阱。” 城墻上明軍下去城墻,開始撤退。 他們是低頭悄悄撤退,遠處的清軍有很少能看到城墻上的人,只有那迎風飄揚的旗幟,看不出明軍是躲在墻垛還是不在城墻。 楊百總帶領部下們,用許多馬車帶了許多震天雷、鐵蒺藜。 北直隸的長城關隘位于燕山山脈,從長城到平原地帶還有上百里至二百余里不等距離。 從將軍石關到平原,距離一百二十里,按照姜瓖的作戰(zhàn)理念,就是要把入侵的清軍阻擋在山區(qū),一旦讓清軍進入平原,清軍騎兵就可以縱橫馳騁,在北直隸大肆搞破壞。 楊百總和部下們,沿途布置陷阱、障礙物,要最大限度遲滯清軍南下的速度,為在京城的京營趕到贏得時間。 只要京營大部隊能及時趕到,很有希望將清軍阻擋在山區(qū)。 在下午的時候,楊百總又再派出一人騎馬南下,趕往京城稟報最新情況。 將軍石外城門外,清兵們在扛著裝著泥土的麻袋,向陷阱大坑內(nèi)扔下,期間沒有遭遇來自城墻上的攻擊。 到了申時,清軍終于把陷阱都填平,當他們靠近將軍石關時,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用梯子登上城墻后,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明軍。 城門被打開,多鐸和部下們進入將軍石關。 鰲拜道:“王爺,南蠻子真可惡,故意事先挖好陷阱!” 多鐸道:“姜瓖是通過這樣遲滯我們南下速度。若我們還未到平原,姜瓖的援軍就趕到了,把我們阻擋在路上,這可就麻煩了,我們必須火速南下,只要趕到平地,我們就成功了大半。” 石廷柱道:“吳三桂歸順大清,山海關再出擊,姜瓖必死無疑。” 鰲拜道:“將軍,末將作為先鋒,即可率軍南下!” 多鐸點頭道:“速度一定要快,盡快趕到南邊的平地。” 姜瓖既然能在關隘前設置陷阱,在關隘南下的路上,也很有可能設置障礙,多鐸覺得,部下要趕到平原地帶,不會那么順利。 鰲拜接令,率領部下們南下。 很快,數(shù)以千計的騎兵,從將軍石關而出,向南邊疾馳而去。 不幸的是,剛剛跑出數(shù)里,最前方的馬匹就嘶鳴起來,有馬匹倒地,馬背上的士卒被摔傷。 “可惡,地面上有鐵蒺藜!” “下馬清理鐵蒺藜!” 鰲拜命令部下們,以最快速度清理鐵蒺藜。 耗費了一番功夫,終于把這一帶鐵蒺藜清理完畢,鰲拜和部下們重新上馬,向南疾馳。 不久后,只見前方地面上有橫著的大坑,在另外一邊,地面上堆放著泥土,看起來是剛挖起來不久。 “下馬,把坑填平。” 因為泥土在大坑的對面,必須用鋤頭挖土,又耗費了一番功夫。 待鰲拜重新出發(fā)后,不久又碰到地面上有鐵蒺藜。 如此這樣,可把鰲拜氣壞了。 “該死的南蠻子!” 鰲拜氣急敗壞,咬牙切齒。 再次把鐵蒺藜清理完畢后,已經(jīng)到了傍晚。 在南下的道路上,隨時都可能有陷阱,鰲拜雖然趕時間,也不敢讓部下舉著火把繼續(xù)趕路,把這邊的情況向多鐸報告。 ———————— 京城,紫禁城。 在這里批閱奏章、處理政事的姜瓖,始終很關心北邊的情況。 尤其是山海關那邊,計策真的能成功嗎? 從將軍石關到京城,距離兩百余里,而將軍石關往南一百二十里,便是平原地帶,也就是說,從京城往將軍石關方向,往北約一百里,便屬于燕山山脈了。 兩百余的距離,快馬半天就能趕到。 即將到傍晚時,小玄子匆匆來報。 “首輔大人,將軍石關有緊急情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