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56章 任務獎勵【求推薦】 “大明觀山太保?” 陳玉樓和鷓鴣哨驚呼出聲。 盜墓這行里,一直是以四門為最,即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發丘天官因為早就斷了傳承。 后來發丘摸金被默認一體。 大明觀山太保算是補上最后一門,不過這門在江湖中名聲不好又神出鬼沒所以很少有人了解。 觀山太保名聲不好起于大明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擔心他死后帝陵被盜所以令劉伯溫筑建帝陵。 劉伯溫哪想管這逼事。 于是心生一計將本名為棺山太保,實際上卻是盜墓賊的這伙人招安,只有盜墓賊才能發財盜墓賊。 觀山太保一脈哪還敢有半點違逆,他們對朱元璋說,當今世上,能對帝陵產生威脅的只有四脈。 即發丘、摸金、搬山、卸嶺! 朱元璋為每個觀山太保賜下腰牌,每個牌子上都刻著四個古篆,正是觀山太保四字。 由此觀山太保手掌權利。 他們立刻開始著手打壓盜墓四門,發丘摸金一脈人數稀少,藏了起來倒也相安無事。 卸嶺一脈因為人多勢眾所以最慘,自明朝開始沒落,好在大清年間,卸嶺出了幾代出色盜魁,才恢復些元氣。 民國年間,更是出了一個陳玉樓,隱隱之間要將卸嶺帶入一個巔峰,這都是后話了。 觀山太保打壓同行所以遭人病垢,甚至在永樂年間,觀山太保更設計毀掉發丘印和七枚摸金符。 甚至連只為尋丹求藥的搬山一脈,都慘遭觀山太保鎮壓,有不少搬山道人死于非命。 正因如此,觀山太保才不招待見,大明之后,觀山太保因為樹敵太多更是默默退出江湖。 如今也不知道還有沒有觀山太保,就算有也不敢張揚,或許只能隱名埋姓躲在某個角落里。 “觀山太保盛行一代就徹底沒落,雖令人唏噓,卻也符合否極泰來,物極必反的道理。” 陳玉樓緩緩說道。 “確實是這個道理,做人留一線,死后好相見,道理簡單,能做到的人卻沒有多少。” 鷓鴣哨沉聲開口。 “關于觀山太保的說法撲朔迷離,而現在卻有了確鑿證據,就讓他的尸體留在這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