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暗流涌動-《革鼎大明》
第(1/3)頁
“自然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張銘毫不猶豫的說道,在火光的映照下,他的臉龐上顯露出輕蔑的神色,似乎對于“官府”并不當回事。
“而且此事還需及早進行,先找到廢棄的礦坑。”
張銘讓孫慎、高敏各挑幾個兄弟,和礦工一起去尋找礦坑,然后對眾人道:
“近來要做的事有很多,兄弟們多辛苦些。”
接下來,張銘便提出要在合適的地點修筑堡壘,同時建造房屋,這就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石材,因此各隊進行了分工,大伙兒在張銘的鼓勵下,紛紛建言,提出了不少好建議。
就在張銘等人商議的熱火朝天時,郴州城知州衙門花廳內,也有數人正在坐談。
所談論的內容,卻也和張銘,和流民都有些關系。
郴州知州梅若甫居中而坐,左手搭在官帽椅的扶手上,右手捏著份公文,正是方才從宜章縣送到的。
他今年已五十有二,雖是知州,卻因郴州是直隸州的緣故,品級要比旁的知州要高,乃是正四品。
想當年梅若甫也是正經進士出身,只是中進士的時候,年紀已經不小了,且官場險惡,混到今天這個地位,殊為不易。
梅若甫年輕時儀表堂堂,如今卻早已大腹便便,臉龐愈發的圓了,精心蓄養的胡須垂至胸前,倒也平添了幾分威儀。
他抬起手晃了晃那份公文,對左右兩側的人問道:
“諸位對此事有何看法,不妨直抒胸臆,但講無妨!”
右側上首坐著的,是郴州州同知鄧光夏,聞言卻不急著回答,而是微微低頭做思索狀。
鄧光夏年約三十許,正值壯年,體態中等,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五官倒也端正,只是眼睛小了些,胡須稀疏了些,在時人眼中,多少顯得有些美中不足。
不過熟悉鄧中夏的人,都不敢小覷了他。
除了鄧光夏出身世家之外,他本人也很有些手段,為人精明,頗有些與其年齡不相稱的城府,郴州官場上,吃過他的虧的人,很是不少。
鄧光夏下手坐的是郴州判官吳泰升,此人是個老官油子,向來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為官理念,對于兩位頂頭上司的明爭暗斗,也是能避則避,總之是要做個不倒翁。
在他倆對面,則是梅若甫的兩位幕僚,一個姓李,一個姓章,算是梅若甫的心腹,平日里管著印信文書等要緊之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突泉县|
汝阳县|
胶州市|
航空|
柘荣县|
乳源|
丹棱县|
扬中市|
巴楚县|
登封市|
阜平县|
胶南市|
新化县|
三穗县|
凉城县|
饶河县|
江北区|
会东县|
平武县|
霍山县|
偃师市|
确山县|
博兴县|
湖南省|
吉安县|
庄河市|
丰镇市|
庆阳市|
惠州市|
绥化市|
延边|
新化县|
裕民县|
太康县|
漳浦县|
通道|
祁门县|
波密县|
成武县|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