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 十章 因果有何憑-《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2/3)頁
長期用這句話教導別人的,表面上是夸贊對方的善行,實際上是鼓勵對方對自己好一點。你要做一個好人,你要對我好,這并不僅是為我好,也是為你的命運好,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就是個好道理。
但真相呢?往往不好調查。人類命運的樣本太繁雜,調查統計幾乎不太可能,也沒人做過這個工作。好人,用什么樣的標準來量化,也是不好確定的,既然無法精確研究,那么,就暫且相信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模糊結論吧。
其實,這句話的反例無處不在。比如,我們還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好人命不長,王八活千年”。
歷史上很多有名的好人,人生受盡折磨,最后橫死他鄉;歷史上有很多大奸大惡,卻享盡人間繁華,得終其天年。
“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何將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重讀莊子《山木》篇,我會心一笑,覺得這老頭實在是太可愛了。他打了個比方,從邏輯上證明材與不材、好與不好,與個體命運無關。
但儒家、佛家,都提倡道德,都提倡行善,這是什么道理呢?
從儒家講,這與他們的理想有關,他們的目的是恢復周朝時的社會制度,以禮來恢復社會秩序。他們的道德是有層次的,也只從“人皆有不忍之心”作為出發點,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歸結點,這個要求是比較低的,與現代所說的“好人”還是有距離的。
道家所說的道德,與人品關系不大,道是天地運行的規律,德是這種規律在人身上的體現。它存在的理論論據是天人合一,它表現出的境界是順應自然。
佛家所說的道德,在本體上與道家相似。在實踐中,主要體現在戒律上。在本體上,它還有更大的含義。
佛教認為,一個人只有解脫后,他的所有作為都是道德的,無一不善,這點與道家相似。但在社會功用上,佛家提倡得更明確。他們認為,當人人都為別人的時候,別人才都會為你。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態,與我們這個世界差距太遠,只能算是一種理想和努力方向,不能算是對現實的解釋。
在未解脫的時候,許多行為都是不道德的,怎么辦?用戒律來約束。通過約束行為達到約束心靈的目的,從而為開悟排除欲望的干擾。所以佛教戒律,在我看來,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了佛教的存在,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世間社會的破壞性干擾。第二部分是為了自身的修行,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心理定勢,讓心靈擺脫身體和欲望的牽引,達到純凈自由的地步。
第一部分,是佛教存在的必要條件。正因為如此重要,所以佛陀臨終時,告誡所有弟子,以戒為師。出家人,拋棄養育父母的義務,離開社會生產,有可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比如唐朝中后期,大量人出家,讓社會生產力受到了損害,就產生了滅佛運動,為了改變這種現象,中國才有農禪的出現,提倡“一日一作,一日不食”,也是為了適應社會生產,為了佛教僧團的合理存在。其次,佛教僧團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以減少社會的反感面。佛教中描述了許多成就者,他們擁有超人的神勇,但佛教經典給這些神通提出了邊界:唯與刀兵與王難,不可幸免。為什么?刀兵是社會矛盾巨大爆發的產物,一個小小的社會僧團,是不可能阻止或者改變的,如果要強行改變和阻止這種人類“共業”,是要給僧團帶來滅頂之災的。如果僧人不守社會道德,老做壞事,就會被社會厭惡,不僅沒有相信佛法,而且還會打擊僧團,這也會造成佛教的滅亡和衰落。第三,用老百姓熟知的道德,來樹立形象,提高吸引力,也是佛教擴大影響和吸引信眾的方法。但這種影響也不能太大,僧團要自我約束對財富、名聲的追求。如果影響過大,盛極而衰,也常有發生。比如唐代玄奘大師,名氣過大,能力過強,隨之而來的是,政治勢力的侵入和嫉妒。他的弟子辯機和尚,一世英才,也未能將師傅的法門傳承下去,因為名氣大到公主都喜歡他,名氣大到王公都嫉妒他,沖擊了皇權,悲劇的命運當然不可避免,這些都在大師的預測之中,但他也無能為力。
第二部分,就是通過約束自身行為,來達到約束欲望的目的。真正的戒律,在生活上是極簡主義的,身體的需要,只是滿足生存就夠了,甚至舍身求法也是提倡的。為什么?古人講:吾之大患在于吾身。身體的有限性與思想的無限性,讓人產生了欲望逼迫的束縛。要打破這種束縛,就必須嚴格控制欲望的產生,如此才會給心靈的發展,創造出一個不受干擾的純凈空間。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是這個意思吧?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德,不是判斷一個僧人水平高低的充分條件,但應該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也有特殊例子,比如說濟公和尚,這該怎么理解呢?
我們天天有人在感嘆命運不公,其實是中了兩個錯誤理論的毒。第一個就是道德決定論,第二個就是能力決定論。在這政治層面也有反映,叫德才兼備。
許多人抱怨的原因,在于自認為德才水平較高,為何不能成就事業。是不是社會太黑暗了?這是極端的現象。
更多的人稍微平和一些,大概會感嘆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程度,常有懷才不遇之嘆,或者自認道德優勢,抨擊名人的道德瑕疵,以充當民間道德裁判,在這種自以為是的道德優勢中安慰失意的心靈。
但是,才能的比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遠遠沒有高考分數那樣簡單。智商情商只是說一個人能力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個人真正干事的效率和思考的成果。更何況,什么時代什么崗位什么地方需要有什么樣的能力的人,你是否剛才遇上,這個概率不是很大,需要機遇的。即使真有諸葛亮、姜子牙的能力,沒遇上劉備周文王,也是無法取得成功的。韓信如果生在和平年代,連街頭混混都斗不過,難道是他能力不行?時也,命也。決定命運的因素太多,能力只是眾多因素的普通一個。并且能力不能簡單量化比較,所以能力可以些微影響但絕對無法決定命運的。
那些自認為有能力的人,你把抱怨收起來,先做好自己做得到的事吧。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圣人說的,先好好學學。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巴县|
海城市|
华蓥市|
新安县|
鄂托克旗|
周至县|
龙南县|
姚安县|
西昌市|
武川县|
衡山县|
布拖县|
库尔勒市|
随州市|
墨竹工卡县|
公主岭市|
潞西市|
广平县|
祁门县|
虎林市|
蛟河市|
东阳市|
兰坪|
宝清县|
河北省|
吉木萨尔县|
古浪县|
加查县|
泰安市|
兰溪市|
五常市|
安远县|
张家港市|
宁河县|
湘乡市|
长治县|
山丹县|
东山县|
札达县|
枣庄市|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