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八十四章 北京有些事-《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3/3)頁

    看到這里,我知道,自己是在欣賞一場辯論比賽了。這場辯論比我在大學里看到的辯論難度高上百倍,因為沒有正反方,沒有任何預設立場。這怎么辯論法呢?立論沒有,駁論如何展開?

    我在大學觀看學長們的一場辯論比賽,總覺得他們有點胡攪蠻纏的特點。總想在對方的立論中找錯,窮追猛打;要不就是偷換人家的概念,比方亂飛;再則就是用自己也不清楚的特例,反證自己的觀點。當時我就有一個感覺:辯論無真理,都是語言游戲。

    但看到這場辯論,才知道什么叫高級,沒有預設立場,沒正反方,從問題開始,一步一步引出答案。雖然有辯論的輸贏,但最終是引導出結論。當然,不用往后看,一定是佛陀贏,絕對真理嘛,人天導師。

    有愛情的人是無所畏懼的,年輕人無所畏懼,特別是在美女的面前。阿難是勇敢的年輕人,他的回答直接而毫不躲閃:“我是用眼睛看,用心喜歡。”

    接下來,人類辯論史上最精彩的一幕開始了。這就是書中描寫的“七處征心、八還辯見。”

    佛陀密不透風的提問,阿難盡一切想象和可能的回答,基本窮盡了人類在這個問題上所有有價值的思考。在這里,我才感受到,佛教在邏輯上、在思維上、在語言上,比我曾經看過的所有經典,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關于心在哪里的問題,進行了七個回合的交鋒,以至于阿難理屈詞窮。比如心在身內、身體外、身體內外之間等等,阿難窮盡了一切空間方位,都被佛陀一一完美駁斥。

    關于用什么見的問題,進行了八個方面的討論,以至于阿難自己都無法舉出新的可能性了。比如,用眼見?用心見?用眼與心的神經根來見?可能性舉完了,答案呢?

    誰也不知道答案了。因為心在哪里?哪里都不對。用什么見?不知道用什么見了。難道我們沒有心?沒有見的功能了?

    這樣巨大的疑問出來,不光是當時的阿難及聽法的大眾,就是今天的我,也覺得難以相信。我終于明白了文大姐強調的:不可思議。

    我突然想到,如果按他們辯論的方式來展開今天的辯論大賽,根本就無法辯論下去,因為沒人能夠說出答案。轉念又想,辯論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佛陀只是通過辯論,來證明我們平時的所有關于心、關于見的觀念,全部是錯誤的。

    那么,正確答案呢?

    此經話鋒一轉,進入一個巨大的結論:“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從哲學意義上說,這是世界觀的范疇。本來說心、說見,基本屬于認識論的范疇,怎么突然跳到世界觀上來呢?

    我突然想到,所有認識的對象,都是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所有認識都會是錯誤的。這是從根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啊。這才是經典,這才是大學問啊。

    但是,我不懂,我不理解,為什么他這樣說。萬法唯心,我聽說過這個詞,但看上面兩個結論,就令人震撼了。心不僅是宰一切的,而且是創造一切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心就好比天主教中的上帝。但他又說,心是不存在的。這是什么意思?難道是世界不存在?難道是我不存在?難道是認識不存在?

    一切皆空,我在哪里?

    我不敢往下想了,因為思維的邏輯沒有著力點。人的思維就像是個射線,從端點出發,你思維或習慣或愛好的偏好,就是你的方向,但沒有端點,所有方向都沒有出發的地方了。

    但是,《愣嚴經》的原文,卻是難得的古代美文,用詞精當典雅,簡直可以作任何文體的范本,這個譯者,簡直是個大文豪,不亞于韓愈了。

    等我仔細查找它的譯者時,才明白,這是集體創作的結晶。本身佛陀的內容就是經典,譯者又是三們高僧共同研究對照,執筆者,是大名鼎鼎的房融!房家在唐代,絕對是除皇室以外的第一精英家族,名相房玄齡的名字,任何一位歷史愛好者都不陌生。房融的官職曾經位居宰相,其文化修養和思維能力,絕對是當時最優秀的人。執筆這本經典的翻譯,可以說是他在學術和宗教上最大的功德,也可以這樣說,憑這部譯作,他就可以稱得上唐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了。他在書中的署名很長,但我要把它認真記下來,以不忘這位世匠的功績。全稱是:菩薩戒弟子前正儀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

    我為什么對這幾位譯者推崇那么高呢?是因為自己的經歷。我看了不少外國名著,由于自己英語不太好,主要是看譯著,但許多譯著翻譯得生硬難懂,根本無法看下去。

    過去講翻譯要做到“信、達、雅”,對于信,就是要忠于原文原意,要忠于,首先自己要理解,不能生吞活剝。更不能不懂裝懂,瞎子牽瞎子。對于佛經來說,如果不能做到信,那就犯了根本錯誤,這可是修行手冊,不能代代害人,遺誤千年眾生,這個罪過,怎么形容都不為過。所謂達,就是要通達。許多人翻譯外國名著,信到是信了,不過大量使用中國人不習慣的從句復句,不加解釋的專有名詞,看起來打頭,想起來頭暈,好好的菜,讓他燒糊了。所謂雅,就是要優美,要給人美感。外國名著肯定是優美的,要不然不成其為經典,但你翻譯得白如開水、爛如枯草,幾個中國人愛讀?

    要成為優秀的翻譯家,必須是中外兩種文字的大師,才能夠傳遞出準確的美感。比如楊絳翻譯的《唐吉訶德》,幽默風趣,簡直讓人忍俊不禁。比如傅雷翻譯的《飄》,名字就非常傳神。英文原意是:隨風而逝,他譯成一個漢字:飄,神不神。中間的人名,所謂嘉斯麗、白瑞德,都適合中國人對人名三個字的習慣。我們看到的外國人,就像生活在我們身邊,這種功力,非大師不能。

    但是,《愣嚴經》我是看不下去了,我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分析和理解基礎,它已經把我平時擅長的邏輯思維的起點,都空掉了,我如何理解呢?

    算了,看些其他的吧。好在,妍子和我的打坐,一直在進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闻县| 砀山县| 陈巴尔虎旗| 房山区| 明星| 怀集县| 嫩江县| 扶风县| 靖远县| 德庆县| 清水县| 东台市| 勐海县| 获嘉县| 隆尧县| 百色市| 称多县| 四会市| 高安市| 万宁市| 个旧市| 安泽县| 漯河市| 栾川县| 云安县| 普兰县| 谢通门县| 涿鹿县| 银川市| 清新县| 雷州市| 修文县| 营山县| 连南| 灵丘县| 满洲里市| 龙泉市| 滨州市| 犍为县| 黄山市|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