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人價值觀-《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2/3)頁
“什么情況?”班長也露出驚喜的表情,顯得非常迫不及待。
我就把將軍離別時,我和賀處長的對話,原樣對班長復述了一遍,問到:“班長,這算不算驚喜?”
“這是天上掉餡餅啊,如果找到他,不就解決了?”我和班長多長時間來,焦慮、策劃、尋尋覓覓,想不到,今天卻在意外的時間、意外的地點、意外的對象上,找到了線索。仿佛,被魔鬼詛咒的命運壓得我們太久,今天突然看到希望,人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班長蹦了幾蹦,居然唱起一首古老的歌曲:“啊,戰友,勝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就在前頭!”班長素質總體比我高,但音樂例外。他在部隊時,我就發現他這一特點。每次開班務會,一般要集體唱一支歌,但他從不起頭,總是叫副班長起頭。有一次副班長出去集訓了,他起頭唱歌,嚇我們一跳,第一句就唱跑了調,關鍵是跑得太遠,我們一開口,就被他這第一句帶到溝里了。
剛才班長的演唱延續了這個風格,聲音低沉而有力,曲調偏遠而扭曲,本來是表達一個欣喜的情緒,結果總傳達出一種活得不耐煩的狀態。
“行了,班長,就怕聽你唱歌。但我對此事還是有些疑問。”
班長知道自己的音樂造詣,但也善于反唇相譏:“這么多年,還沒習慣?適應力差啊,小伙子!”他拍了拍我的肩,說到:“啥問題,盡管問來。”
“第一,郭大師既然在北京上課,為什么連他的師弟都不知道?還電話關機,為什么如此保密?第二,賀處長叫我不要學老干部,是不是映射他上課的對象都是老干部?為什么老干部喜歡這些?第三,聽賀處長口氣,他本人不信這個,但為什么老將軍信這個?”
班長想了想,說到:“你問的三個問題,本質上是兩個問題。要回答第一個問題,就得先回答后面的問題。”看他故意吊胃口的樣子,我倒不慌,反正班長最終是要告訴我的。我做了個手勢,意思很明確:請繼續你的表演。
“自從老人們入駐我養老院以來,我天天跟他們打交道,也算對老人們的精神世界有些了解。如果你感興趣,我可以把近期自己的心得概述一二。”班長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還拿出了自己的筆記底稿。雖然其中理論推導略有瑕疵,但其扎實的觀察思考,為其提供了巨大的理論價值。為此,按班長筆記和談話,整體記錄如下。名稱暫定為:《絕望的老人價值觀》。
人要活著,這是生存;人為什么活著,這是價值觀。中國民眾已經走過溫飽,解決了生存問題,接下來的就是解決為什么活著,即價值觀問題。作為有幾千年封建史和以農業為主的文明古國,經過先秦諸子百家的風云激蕩,中國人形成了當時農業社會比較先進的價值觀,并以巨大的文化認同感頑強地堅持到今天。雖然孫中山先生在世界民主化、工業化的大潮中看到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但由于中國人還沒解決生存問題,所以對價值觀的疑問和重建(如新文化運動的科學與民主精神)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共鳴。毛澤東時代雖然以文化大革命為重建方式,但其封建家長的極權色彩,民粹暴力的重大倒退。所以,失敗是注定的。
改革開放后,中國人在解決溫飽后開始思考為什么活著的問題。突然發現,現代化、全球化、工業化、信息化接踵而來,對建立在舊的生產生活方式基礎上的價值觀產生了摧枯拉朽式的巨大沖擊。作為新舊價值觀沖擊的承受者,在面對人生問題時,他們思想方法上沒有講科學邏輯的習慣,在追求目標上沒有宗教信仰的洗禮,在對以“升官發財”為標志的成功難以實現時,他們感到人生失去了意義,多數老人感到絕望。
一、?權力崇拜的悲哀
幾千年的封建集權制使很多中國老人養成了對權力的高度崇拜。在人生目標上追求“升官”。“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祖輩不變的遺傳。所謂人上人,就是擁有權力,可以欺負別人的人。這就是魯迅先生總結的中國傳統文化—“吃人”。歷史的慣性在新中國也有巨大的延續性,現在有些老人喜歡毛澤東號令天下的氣勢和指點江山的詩作,實質上也是一種權力崇拜。權力主要表現為政權和武力,所以有些老人的維權方式一是找政府,二是打群架。因為,在中國歷史上,沒有法制的精神和傳統。今天,許多老人恰恰更多地失去了他們認為重要的一些權力:
1、異性交配權。從哺乳動物到人,這是最古老的權力。但由于身體原因和思想守舊,他們既不能又沒條件充分行使這一權力。身體原因不必多說,這里說說思想原因。因為舊道德的束縛和家庭單位經濟關系的復雜糾葛,即使喪偶老人也難以再婚,作為情人的性伴侶又為他們道德束縛而無法成為主流。他們很多人還自認為是道德的守衛者,實際上成了以封建大家庭為目標的舊價值觀的犧牲品。
2、公眾話語權。過去老人因為閱歷和知識豐富,能夠成為年輕人的人生導師。但今天,大多數老人不具備導師的條件。一是因為年輕人普遍受教育程度高,二是因為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網絡助推著年輕人擴展了巨大的知識量和遼闊的視野。老人的“忠告”變成了多余的嘮叨。今天的公眾話語平臺更多在老人不熟悉的網絡世界,老人們習慣的社區評論和大字報式的話語表達已基本沒有影響力。
3、家庭支配權。在農業社會,土地和房屋是歷經幾代人繼承分配的,這就決定了老人具有對家庭成員的支配和影響力。但在農村空心化的今天,大多數土地和房屋無法成為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的生產資料,年輕人再也不愿意束縛在家庭作坊式的小環境,老人對家庭成員的支配權遇到了沒有支配對象的困境。
二、?金錢至上的失落
饑餓和貧困伴隨著中國大多數人的大部分歷史,市場經濟又強化了金錢的作用,人生目標體現為“發財”。雖然改革開放讓大多數人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改善,但老人們卻是最為失落和不滿的一群人。除趁改革大潮順勢而為的少數老板以外,大部分老人的發財夢已經破滅,出現了很多“端起肉碗罵娘”的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取得金錢的方式。農業社會取得金錢,農民主要靠勤勞;計劃經濟年代取得金錢,工人主要靠肯干。但在知識經濟時代,勤勞不一定能夠致富,巧干才有錢賺。雖然他們罵“無奸不商”,但商人卻是最早發財的群體。本來是“聰明人賺錢”,他們卻認為是“老實人吃虧”,因為在封建愚民政策的慣性下,大多數老人把聰明與狡猾等同起來了。由于歷史原因,掌握知識少、缺乏科學理性思維、怕“槍打出頭鳥”而缺乏冒險精神的老人,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什么也沒趕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互助|
阿瓦提县|
普宁市|
轮台县|
齐齐哈尔市|
夹江县|
阳山县|
九龙坡区|
宝应县|
墨玉县|
西昌市|
碌曲县|
蕲春县|
海城市|
施甸县|
景洪市|
瓦房店市|
辽宁省|
大余县|
丹阳市|
望奎县|
龙泉市|
凌云县|
偃师市|
凌云县|
慈利县|
寻乌县|
浦东新区|
离岛区|
和政县|
靖江市|
亚东县|
乌拉特后旗|
亚东县|
宜宾县|
建宁县|
兴业县|
仙居县|
渭源县|
达拉特旗|
都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