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啟稟陛下,兩位將軍確實有戰報傳回。” 耳中聽聞周寧的詢問聲,朱武趕忙將幾封戰報呈上。 周寧仔細地翻閱了片刻,對于眼下大乾與宋庭的戰場局勢,漸漸有了一個掌控。 前幾封戰報,都是盧俊義送來的捷報。 盧俊義統率大同都司,一路上勢如破竹, 接連個攻克十余座城池,徑直往宋庭東京汴梁城而去。 最后一封戰報,則是盧俊義已經兵臨汴梁城下,將這個宋庭京都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大戰,一觸即發! 在這封戰報上面,還詳細記載了大乾和宋庭雙方之間的兵力對比。 大乾王朝一方, 盧俊義麾下的五萬龍驤衛, 連通大同都司的六萬人馬,再加上從其他都司調動的十余萬仆從軍。 攏共二十萬大軍, 兵圍宋庭東京汴梁城。 至于宋庭一方,則是在汴梁城內屯兵五十萬左右。 為了應對大乾王朝的攻勢,宋帝趙佶幾乎將各地能征調的軍隊,全部都匯聚在了汴梁城之內。 除去童貫麾下那依然在淮西地區,與叛軍余孽扯皮的二十萬大軍,沒有遵守趙佶的調令以外。 足足四十萬大軍從各地匯聚而來,最終屯兵于汴梁城之內。 論及個人實力而言,大乾王朝的兵卒,要遠遠強橫于宋庭麾下的將士。 但是對比兵力數量的話,大乾王朝卻僅僅只有宋庭人馬的一半數量。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宋庭眼下乃是防守一方,占據了汴梁城的有利地形。 別看宋庭羸弱不堪,但是能夠立足于世間百年之久,自然有其獨到之處。 宋庭或許不善進攻,但是卻極其精通防守。 這東京汴梁城又是當今天下第一巨城, 大乾王朝想要攻破這座城池,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同樣是都城,但宋東京汴梁城可不同于先前被大乾王朝攻破的遼上京臨潢府。 當初攻打遼上京的時候, 遼國的主力部隊已經被剿滅的八九不離十了。 況且有著金國的牽制,遼上京之內的守軍并不算多。 再加上契丹人并不善于防守,而大乾王的軍隊又精銳無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