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洛陽。 定鼎門外。 洛州刺史鄭仁通,率領洛陽群臣,迎接太子與百官。 并沒有等待太久,太子和百官旳大隊,就出現在了視線里。 一眼望不到邊的隊伍,浩浩蕩蕩。 眾洛陽官員頓時精神大振,有些人的興奮之色,更是溢于言表。 這很正常,太子和百官的到來,意味著大唐的政治中心東移,接下來國家大事,都要從四方源源不斷的匯聚入洛陽,他們的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 至于長安百官的隊伍里,則有不少很不樂意來洛陽的,臉色沉凝著,畢竟受災餓死的又不是他們這些達官權貴。 無論是悲是喜,天下最有權力的隊伍,終于抵達城外,鄭仁通率洛陽群臣迎上,來到御輦前:“拜見太子殿下!” 御輦的帳子揭開,太子和太子妃露面,李彥位于旁邊,宣告臨行前紫宸殿內賜予的詔書:“太子移駕東都,監國賑災,百官輔佐,上下一心,忠勤用命。” 百官拜下:“臣等領命!” 太子道:“免禮,不要打擾洛陽百姓了,我等入城吧!” 隊伍在禁軍的護衛下,進入定鼎門,然后就是一條直線,直達洛陽皇城。 一路上也有百姓圍觀,關內的災民更是遙遙對太子的御輦拜下,透出最真切的感激之情。 太子透過窗戶,看著這些人,心頭一暖, 看著這座熟悉的城市, 更是露出唏噓:“記得我第一次監國的時候, 什么事情都不懂,當時父親帶著娘娘來了東都,留我在長安監國, 我晚上實在害怕,哭鬧不止, 最后逼著監國輔臣也將我帶了過來……” 太子妃抿嘴笑道:“殿下那時還小, 只有九歲, 很正常啊!” 太子頷首:“是啊,那時我還小, 如今我已經及冠,更是第七次監國,我要真正做一些事情!” 他目光堅定下來, 喚道:“元芳!元芳!” 李彥應聲進了輦內:“殿下, 臣在。” 太子詢問:“弓氏是否在皇城腳下的坊市內, 有多座府邸?” 李彥想了想回答道:“確實有多座府邸, 不過臣只見了兩座,均是一等一的豪宅。” 太子道:“這些府邸都是父親昔日賜予, 此次弓氏大罪,理應收回,我準備將它們按照勸分之功, 賜予此次災情內有功的臣子,元芳以為如何?” 李彥稍稍思索, 問道:“殿下之意,是單純的賜予這一次, 還是將之變為約定成俗的規矩,以后臣子都能得賞賜?” 太子露出贊許之色:“元芳知我, 百官初來洛陽,也需定居,雖然許多官員在城中都有宅院,但也有些久在長安的官員,需要另尋住處,我準備借此機會,與勸分結合。” “你那時說過, 勸分制度需要獎懲,不可一味的強奪世家米糧,現在各地望族分成五等,勸分之后拿出不同數量的糧食幫助賑災, 對于你說的那種‘榜一世家’,就該給予實質性的好處,洛陽的府宅是不錯的選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