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宮。 紫宸殿內,武后召集親信,韋承慶、豆盧欽望、苗神客等北門學士齊列。 正商討如何讓太子頂罪,卻又不動搖太子的地位。 太子是國之儲君,不是隨隨便便背黑鍋的,何況是此次大災禍民,更要在史書里留一筆。 正常情況下擔上這個責任,太子之位就很難坐下去了,因為民怨沸騰,百官也難服。 偏偏這次,百官十分清楚真相,太子比誰都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百官之口又甚于防什么? 這十分難操作,武后卻已經考慮清楚:“我大唐以孝治國,太子恪盡孝義,自承罪責,然此次災情,真正禍源在地方無能,吏治敗壞,你們要明察!” 大唐可太孝了,李世民對李淵純孝,李治對李世民純孝,現在到了太子這邊,不孝不行。 關鍵是眾臣聽懂了武后不僅要甩鍋太子,還連消帶打,轉移矛盾,甚至插手地方官吏,安排自己的親信,不禁有喜有憂。。 苗神客提醒道:“天后,太子的平糶策無錯,地方郡縣官員不濟災民,確要嚴懲,然嚴懲之余,更需備足糧草,緩解災情,穩定民心,這要韋氏配合。” 韋承慶臉色微變, 但想想關內根基, 也上前簡明扼要的道:“韋氏愿全力配合!” 武后露出溫和笑意:“韋侍郎忠心可鑒, 好!” 韋承慶心頭一喜,付出總算要有回報了。 等韋氏入閣,多出幾任宰相, 此次災情損失的不僅能全部補足,更可力壓其他高門。 指不定能取代昔日長孫無忌的地位, 在關隴集團中說一不二。 他瞟了一眼御幄上昏睡的李治, 垂下頭去, 掩飾住火熱的目光。 正當殿內君臣相得,其樂融融之際, 高太監小跑著奔了進來,低聲稟告。 武后猛然起身,臉色一瞬間變得鐵青:“反了!反了!他們竟敢逼宮?” 殿內臣子驚愕, 隨著殿外正式稟報, 才明白發生了什么。 以尚書右仆射戴至德為首, 百官于皇城外請罪。 殿內臣子先是愣住, 然后臉色逐漸發白。 苗神客最先反應過來,顫聲道:“天后, 此事萬萬不可論作逼宮!” 這件事的形式與逼宮沒什么區別,但由于是自請其罪,任由圣人發落, 卻大有緩和余地。 關鍵是,躺在御幄上的那位會怎么想, 李治可是十分愛惜名聲,最看重史書會怎么寫他的。 武后也意識到這一點, 她不在乎史書怎么寫,卻不能讓李治搭上被群臣逼宮的惡名。 她的權力來自于李治, 李治不能死,或多或少又有清醒的時間,等醒來時怎么說? “陛下,你被萬民痛罵,被百官逼宮了呢!” 李治咯的一下抽過去。 然后再也醒不過來,外面那些就假戲真做了。 韋承慶想到自己就是百官口中的作祟奸人,心頭大亂, 上前一步道:“天后,趕緊讓太子殿下出面吧!” 武后冷冷看了他一眼,斷然道:“群臣失儀,情有可原, 傳雍王,讓他出面安撫群臣,不得有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