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弄死武敏之,反成了天后黨,不得不說,挺諷刺的。 當然,他背地里還是太子黨,靈堂里的投名狀一遞,一起立誓,太子的好感就基本刷到頂了。 而相比起李弘,武后這刻薄寡恩的性格,根本不指望刷所謂的好感。 有用了用你,沒用了要么滾蛋要么去死。 不過李彥想想,這樣不錯,以后背刺起來更方便,笑容頓時自然了許多:“要感謝天后寬宏,我沒能攔住蕃僧,她也不怪罪于我……” 高太監(jiān)見他轉(zhuǎn)過彎來,松了口氣,牽來一匹馬,先去慈恩寺通報。 李彥則自己慢悠悠的往城南而去,在馬上也開始療傷。 “那就是慈恩寺!” 半個時辰后,當一片綿延不絕,一眼望不到頭的寺院,印入眼簾,李彥睜大眼睛。 從現(xiàn)代人的視角,長安城在這個年代確實足夠偉大震撼,但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倒是里坊制的主街道,讓人賞心悅目,走多少次都挺舒心。 但這類名勝古跡,尤其是后世還留存的寺院,是真有種非同一般的感覺。 比如這座很大很大的慈恩寺。 它在晉昌坊,占整個坊市的一半,里面重樓復殿,云閣蟬房,佛像巍峨,共有十三座大型庭院,屋宇近一千九百間,恢宏到了極致。 李彥去過后世西安留存下的大慈恩寺,當時覺得已經(jīng)不小了,但跟現(xiàn)在比起來,僅僅相當于一個西塔院的地盤。 “如果有架無人機,從高空俯瞰,一路飛過去,那真是太壯觀了!” 對于只能目視,李彥有些遺憾,朝著靠近大雁塔的院門而去。 大雁塔的名字,來源于一個天竺傳說。 大致是僧人餓了,見天空飛來一群雁,覺得佛祖應該知道我們的苦楚,給些吃的,結(jié)果一只雁居然直接俯沖,啪嘰摔死在了面前。 僧人驚喜交加,認為這是如來在回應,于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取名雁塔。 至于出家人為什么要吃雁肉,因為他們吃的是三凈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疑殺。 沒有親眼看見動物臨死的凄慘景象,沒有親耳聽到動物被殺死的聲音,不是為了自己想吃才殺的。 這樣的肉就能吃。 大雁摔死的很安詳,也能吃。 那是傳說,玄奘在天竺瞻仰過那座雁塔,回國后便建了一座大雁塔,大字是大乘佛教之意,用來存放從天竺帶回的經(jīng)書佛像。 只是和后世一比,李彥看著高高細細的塔,完全認不出來:“這塔現(xiàn)在只有五層,還這么細的嗎?” 實際上,大雁塔剛建成的時候,只有五層,武周時期,重修了一次,增建為七層青磚塔,后來又增高到十層。 此后歷經(jīng)修葺,最高達到過十一層,但模樣都是這樣細細高高。 直到明朝萬歷年間,在所剩七層的唐代塔體外,砌上了六十厘米厚的包層,造型才厚重起來,變成了后世的爛慫大雁塔模樣~ 李彥對于佛門建筑的歷史細節(jié)不太了解,印象里還停留在七層土黃塔,此時一見完全不同,心中倒有些好奇。 不過沒等他接近大雁塔,以普光大師為首的一群僧人走了過來。 得高太監(jiān)通知,來迎接他這位天后黨了。 …… “大師,叨擾了!” “李施主請!” 普光大師微笑著將李彥請入待客房,高太監(jiān)在外等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