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吐蕃小明王鳩摩羅,漫步在長安西市的街頭。 后世網絡上,有個著名的謠言,長安東市西市,由于貨品太過齊全,包羅萬象,想買什么都能買到,因此人們就漸漸的用“東西”來稱呼所有物品。 但實際上,東西在唐朝還是標準的方向詞語,直到明朝晚期,才漸漸指向物品。 所以來源怎么也不可能是長安的東西二市。 不過即便如此,這兩市的物品豐富,倒也配得上這個謠言。 此時鳩摩羅就看到半遮半掩的娘子們,三五成群,在綢緞衣帽肆、珠寶首飾行、胭脂花粉鋪進進出出,打扮得花枝招展,引人側目。 孔武有力的大唐郎君,直奔騾馬行、刀槍庫、鞍轡店,出來后就是一身打獵的行頭,吆喝來去; 農夫們挑著果菜米麥,進市賣掉,再買走鐵鋤陶碗,臉上帶著質樸而滿足的笑容; 士子們在墳典書肆談經論典,取閱大儒文章,準備科舉考試,亦或是高談闊論,希望能吸引貴人注意,得到門路更好的編書資格; 街上還有雜技百戲,拉琴賣唱,算命卜卦。 渴了餓了,有酒樓、食店、果子鋪、煎餅團子店。 想要回去做飯,有魚店肉鋪,不遠處有藥行,有逆旅邸舍住宿。 一睡不起,有兇肆賣棺材。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該有的東西,這里應有盡有。 哪怕來了已有數日,看著這樣恢宏的坊市,足足十數萬人在其中川流不息,鳩摩羅依舊感到震撼。 那是在吐蕃境內,如何想象,都想象不到的場面。 他的步伐略略加速,尋找可能為自己大開院門的寺院。 西市是長安佛教寺院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擁有近三分之二的寺院,鳩摩羅這幾日一直在這里轉悠。 而在他看來,大唐的繁華,聞名不如見面,大唐的高僧,見面不如聞名。 即便是長安最著名的慈恩寺,普光大師并不畏懼他的挑戰,卻也要將論法大會,推遲到圣人接見吐蕃使節團之后。 鳩摩羅并非不愿意等待,只是對這種行為很失望。 在吐蕃,贊普不會如此干涉佛門內務,而大唐內的佛法,則完全屈居于世俗皇權之下,沒有半分超脫。 如此廣袤富饒的土地,若是萬家生佛,人人禮拜,那該是何等輝煌的盛況! 鳩摩羅十分遺憾,卻又振作精神,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往靈感寺而去。 然后他又被拒之門外。 鳩摩羅回到坊市內,來到一家食店前。 灶下柴火明亮溫暖地跳躍著,胡人店家赤著胳膊,打著燒餅,發出有節奏的咚咚聲。 蒸籠里的白氣熱騰騰上冒,沒等多久,胡餅就出爐了,撒上芝麻,金黃酥亮。 路人紛紛掏出文錢購買,接過后就迫不及待的咬下,帶餡的蒸餅,一咬就順嘴流油,又香又脆。 鳩摩羅小心翼翼的咽了下口水,走上前去,買了一大張芝麻胡餅,又要了一碗馎饦湯,來到邊上吃了起來。 化悲憤為食欲。 就在這時,旁邊兩人的對話,飄入耳中。 “長安誰最難治啊?” “當然周國公,難道我啊!那么多大德高僧,在周國公府上都無能為力呢!” “哇,真的有那種事!” “這些天都在傳呢,你知道嗎,周國公府的那些惡奴,被皇后收拾了,大義滅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