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基本都是表面不反對。 實際上私底下不斷給予阻力。 再加上不少家庭一直在鬧著,能不能讓自家男娃代替女娃上學之類的,覺得女娃讀書沒用,男娃讀書能考狀元。 甚至還有讓孩子男扮女裝來學的。 就是想多占點免費的便宜。 所以女學的整體推進是真的很難。 遠比建設(shè)作坊和招收女工難。 也就丁云知道,這種事實在是急不來,所以這才能按耐住想要盡快推進的心情,勞心勞力的去處理這些麻煩事。 過程最讓丁云頭疼的,不是朝廷府衙,而是那些女子的父母,他們把孩子送過來,讓孩子真心實意學習提升自己的心思微乎其微,更多的是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以及想著女孩學點刺繡廚藝之類的,回頭能多要點彩禮,結(jié)婚高嫁。 甚至還有更鼠目寸光些的,則是覺得丁云搞的女學伙食不錯,特地讓自家閨女帶著野菜窩窩頭去學校,讓閨女吃野菜窩頭,把兩餐伙食省下來帶回家。 帶回家給哥哥弟弟吃,給他們吃。 這些種種真的是讓丁云氣的頭疼。 卻也無法徹底杜絕。 只能慢慢來,以及堵漏洞! 好在丁云的堅持也不是沒有一點效果,第一年的時候變化還不大,可是到第二年的時候,手里有了錢,有了穩(wěn)定工作的那些女工腰板無疑硬上了許多。 在家的地位也有了些隱約的變化。 在女學學習的那些孩子,也因為文化的熏陶,思想的改變以及有一技伴身的底氣,不由煥發(fā)出了不一樣的光彩。 這是精氣神的一種蛻變。 但因為這些變化是在兩年的時間里潛移默化的慢慢改變的,所以大多數(shù)反應(yīng)較遲緩的人,都還沒有太大的感覺, 不過五六年后。 這些變化就很明顯了。 但這時候某些家庭想后悔也晚了。 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的某一小部分規(guī)則,都因為丁云的操作,有所改變。 那就是女子出嫁年齡這一點。 過去民間的風俗,一般都是女兒能早點嫁出去就早點嫁出去,現(xiàn)在則是因為女兒也能進工坊賺錢,賺的錢甚至比家里男人做苦力賺的錢還要多的原因。 很多家庭都不舍得把女兒早早嫁出去了,都是一直拖到上面規(guī)定不得不嫁的年齡,再不嫁就得罰款的年齡才嫁。 所以啊,很多社會問題。 其實都能夠歸咎到經(jīng)濟利益上。 要是家里閨女能日入斗金,恐怕有些家庭寧愿交罰款都不愿讓閨女出嫁。 除此之外就是,那些在工坊做工的家庭婦女的地位也有所提升,這就是穩(wěn)定的經(jīng)濟收益,給她們所帶來的底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