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作為漢人,楊帆當然不允許唐人骨子里的這種氣節(jié)因為某種原因而失去。 也不容許受到絲毫的玷污。 在他心中有一種歷史使命感,也是他認為穿越來到這時代的意義。 除了能夠讓自己活的好一點,就是希望讓這個時代更加輝煌、更加偉大。 甚至讓這個時代成為超越原歷史,成為后世人人敬仰和向往的夢之國度。 所以有些話、有些事楊帆不得不做,也不敢不做,這是一種歷史使命感。 楊帆的話讓李二陛下不由有些動容,氣也消了大半,雖然心中已經(jīng)開始動搖,但為了面子還是堅持道: “氣節(jié)自在人心,豈是說丟就能丟得了的?若是這般容易便能丟掉,那又要之有何用?” 楊帆心中暗暗一嘆,說道:“微臣怕的就是這個,如果陛下和親的先河一開,后世子孫一旦遇到困難也必定會以此為鑒,甚至會高喊著遵循祖制以掩其行,實則卻是貪生怕死、貪圖享樂,只知用女人作為擋箭牌,卻不去勵精圖治,不讓軍士奮勇征戰(zhàn)殺敵,那堂堂天朝之威,豈不崩于不孝子孫之手?那時還有何氣節(jié)而言?” 楊帆作為穿越者,有著穿透歷史的眼光,他深深知道上行下仿的歷史貫性。 而且原歷史也確實是如此,李二陛下將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后,從此拉開唐朝公主和親政策的序幕,有唐一朝,和親的公主多達幾十位。 和親大唐不僅失去的是顏面,更多的是送去了很多先進的技術(shù)和文化,為中原內(nèi)斗消耗國力埋下了伏筆。 李二陛下悖然大怒,心中最后一絲防線崩塌,嘴上怒不可揭:“如果朕的那些不孝子孫敢貪圖享樂,朕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們……” “再說,和親真有那么不堪么,此次和親不過是緩兵之策,堂堂公主下嫁,身份高貴,有公主在其間緩和、安定蠻夷,邊境起碼可得二十年太平,而朕可趁此期間歷兵秣馬,到時一決而滅!” 楊帆不由想起了后世網(wǎng)上的一些說法,不由自主咬牙切齒說了出來:“蠻夷乃未開化之人,住的也是未開化之地,講究的是弱肉強食,過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其狼子野心昭彰若見,他們只服強者,只有真正的打痛他們,才能讓他們敬服;” “和親實乃恥辱,為下下策,咱們送去女人、錢財、技術(shù)……,可這些人卻拿著我們的技術(shù)武裝自己,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陛下又何必天下如一侍之?陛下若是賜予胡虜蠻夷農(nóng)學之工藝,與養(yǎng)虎為患何異?” 李二陛下豁然驚醒:“難道和親真的錯了嗎?”心中瞬間默然了,甚至有些發(fā)苦,喃喃自語。 同意和親并不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其實也是有萬般無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