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即使是以后,很多朝代也繼續沿用。 前世的高考、國考都是借鑒了科舉制度的長處。 雖然大唐的科舉制度在他眼里弊端很多,可對于現在的時代來講,卻是最先進的取仕方法。 “請小友為我們解惑……” 老房看著李二有些陰沉的臉色,急忙問道。 科舉制度是李二的得意之作,現在聽到楊帆說他實行的科舉制度有很多弊端,心里當然是不爽的。 “談這些干什么,這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是當今陛下和大臣們該操心的……” 楊帆有些郁悶,喝酒聊天就喝酒聊天,談什么國事嘛! 這時代,說多了,可是會因言獲罪的。 再者,從這幾次的交談可以看出,老李、老房兩位也是很有學識,很有想法的人,不可能看不出當今科舉的弊端! 即使平時程咬金看起來鐵憨憨,很多事情上卻心細如發,只是粗曠的外表和豪邁的行為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 “賢侄,還請說說,府中處默的弟弟正要參加科舉,多了解一下也是好的,并且我們也只是閑聊,不會胡亂傳揚出去,喝酒閑聊不就是說說自己的看法么?” 程咬金在老李的示意下只能開口。 既然幾人想聽,楊帆倒也無所謂,畢竟也不是什么謀逆之言。 “好吧,既然是閑聊,那就隨便說說。” 從科舉的本意來說,科舉制度對于當朝來說是很好的。 它打破了原來世家壟斷仕途的局面,可以說,當朝開啟了取仕之先河,讓天下讀書人有了一展抱負的機會,也有利于朝廷取優而仕,這還是比較可取的。 聽到這,老李與老房老程對視了一眼,有些自得。 于是有些傲然的問道: “那你還說科舉制度有弊端?” 撇了撇嘴,對李二打斷自己吹牛還是有些意見。 看到楊帆的樣子,李二只能馬上閉嘴,壓下心中的不服,想等這小子講完以后再進行反駁。 看到李二很識趣,于是又繼續說道。 雖然科舉有諸多的好處,可還有很多的不足。 其一,科舉之道,每年開舉一次,可大唐地域遼闊,讀書人都需要趕赴長安城應考。 因路途遙遠,應考考生每年都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在趕路上。 對于有錢人家來說,自然有仆人侍候相隨。 對于寒門子弟而言,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趕路與籌集考試費用上面,哪還有時間讀書? 其二,科舉考試,考生沒有進行糊名制。 “什么是糊名制?” 老李幾人倒是很給面子,捧了一下哏。 看到老李幾人很上道,楊帆沒有裝逼,接著解釋: 現在的科舉考試,考生的姓名閱卷人是可以看到的,那么就提供了弄虛作假以及舞弊的空間。 畢竟,在朝廷的官員大多都是世家子弟,如果閱卷人看見了姓名,在批改考卷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給認識的人打一個高分呢? 對于寒門弟子來說,這樣是不是很不公平? 只有把各個考生的名字用封條封住,統一閱完卷以后再進行拆開,這才是一個相對公平的選拔途徑。 隨著講解,老李幾人聽得如癡如醉,一愣一愣的,最后只能像小雞吃米似的不斷點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