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六十六章品評時局,重塑“月旦評”的風采 水榭書齋,人山人海。 曹操做夢也不會想到,一個小小的水榭書齋,竟然有成百上千的士人跪坐在周圍,人山人海,簡直一副大儒講學的情景。 這種境況,就好像是十年前的汝南月旦評。 要知道,“月旦評”如今雖然因為戰亂,漸漸的淡出人們的視線,可它昔日的名聲,端的上是響徹整個大漢。 所稱如龍之升,所貶如墜于淵。 即便是曹操,二十年前,也為了求得月旦評的一個評語而絞盡腦汁… 更莫說那一句流傳后世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如今,映入眼簾的,“水榭書齋”、“開壇論道”、“學者如云”,這境況與昔日熱鬧、喧嘩的“月旦評”那般的神似。 曹操一時間,竟然心馳神往,若有所思,他算是琢磨過來了,易兄是打算在這十里桃林中,在這書齋水榭旁,品評人物,品評時局呀! 這是要重塑“月旦評”的風采么? 呼… 曹操長長的呼出口氣,不愧是易兄,果然,有魄力,有想法… 不過要重塑月旦評的風采,談何容易? 單單是想法和魄力,這些遠遠不夠,再說了,易兄似乎沒有那么大的名聲?不足以讓這一干士子、儒生趨之若鶩吧? 可…事實擺在眼前! 水榭書齋被士子、儒生密密麻麻的包裹住,更有不少衣著華貴,遠道趕來的大氏族家的子弟,似乎他們每個人對易小天的開壇授課都頗為期待! 一時間,曹操有些搞不明白了?易兄哪來的這么大的能量? 當然,曹操不會知道。 易小天雖然沒有那么大的能耐,可是有一個人有,這個人若是振臂一呼,所有的士子、天下的儒生必定會趨之若鶩。 此人正是,蔡昭姬的父親,曾在太學經學院任職的蔡邕,蔡夫子。 蔡邕,天下文人的領袖,洛陽太學的總教官,家中藏書三千余卷,他的一句話,足夠讓天下的士子、儒生歸心! 恰恰,這位蔡邕蔡夫子,他的性命還是易小天救下來的… 開壇授課的這個想法,易小天都沒有主動告訴他,蔡昭姬也只是在書信中蜻蜓點水的掠過了那么一句。 蔡邕卻時刻惦記著易小天的人情呢,當即振臂一揮,大加推舉… 一時間… 這陳留郡、酸棗縣的有間酒肆,吸引了亂世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學者、士人,甚至還有不少附庸風雅的名士,他們趨之若鶩! 終于… 千呼萬喚,在數千人期待的目光中,易小天登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