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立言難不難? 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關鍵在于看立的是什么言。 有的言,一生立上數十上百個,若是影響力不大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而有的言,一輩子立一個就足以,足以流芳百世。 比如說道家創始人老子,細究其所立之言,其一是對道的定義,其二是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主張,至于其它的,比如說上善若水、無為而治等,其實都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也就是說,單憑對道的定義,以及道法自然這兩大核心立言,老子就確立了其圣人的地位。 又好比說儒家的核心主張,仁義禮智信,是以孔子為基礎,然后經后世無數圣賢,包括孟子、荀子在內的,多人來完善而成。 至于孟子的核心主張,則是性善論,民本說,以及在孔子之說的基礎上,完善了仁政與王道主張,也由此確立了他的亞圣地位。 然后就是荀子,其核心主張就是性惡論、天人論、階層論,也由此被人稱之為后圣。 又好比說楊雄,他只不過是綜合了一下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和了一下稀泥,提出了性善惡論,就能史上留名。 再比如說盧勛,已經差不多四十的人了,立德一直在堅持,刺史一州,立功也能算了,但在立言方面,卻暫時還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而現在,才二十歲的鄭經,卻先是顛覆了老子的道的定義,重新定義了道,還否決了他的道法自然主張,接著又顛覆了孟子和荀子的性善論性惡論,提出了**論。 若是這兩大立言都成立,那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是踩著四大圣人的尸體在立言啊! 立言容易,顛覆圣人之言卻是十分不易,可鄭經一顛覆,就是四大圣人之說,這如何了得? 一時間,大家都不知該說啥了。 盧勛卻是在想,也難怪道家諸糅真人對他敬佩有加,并贈予其全套道藏,也難怪德王妃也對他鄭重有加,尊他為先生。 這絕對是以學識道行服人啊! 此時的他,早已不再懷疑鄭經是徒有虛名、言過其實之類的。 道理很簡單。 立言立論這種事,可能需要一個很長時間去論證,才能最終判斷其正確與否,但對于像他這種學識還算淵博的人來說,一個新的學說出來,如果有問題,就算他一時間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那也會立即滋生一種感覺:此說法有問題! 而現在,對于鄭經所提出來的**論,他意識中根本就沒有任何懷疑之處,而是認為相當有理。 也就是說,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他已幾乎完全接受了這一理論。 那既然他都接受了…… “對于浪之先生的說法,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見嗎?” 他立即就出聲詢問道。 此時的他,也在某人后面加上了先生二字,這是對立言者的認可和尊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