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峰回(1)-《青白之恪》
第(1/3)頁
“李青白…公子讓你好自為之。”
她背著僅有的幾件衣服和兩本書,準備走回學堂,正好理一理頭緒。
是的,她又被趕出了褚府,還沒來得及洗去一身的疲憊,還沒有聽到一聲感謝,還沒有機會跟想道別的人道別。
明明一路好好的,錯就錯在那一千兩,公子恪聽說她收了錢氣的連給她解釋的機會都沒有。
不信任我,我還不愿意解釋了呢。
國子學照舊,完全進入自我復習階段。
最好的朋友韓明依然沒來上學,互相少了噓寒問暖的人,她心里反而平靜許多,要考試了顧好自己就可以了。
氣溫下降的厲害,但是底下各州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勝利的莘莘學子,給整個上京帶來了熱度。有親戚朋友的投靠,有門有路的送禮。李青白等著他家鄉兩位老友來投靠,一直沒有消息,還去幾個客棧打聽了一下,皆是無功而返。
考試進行了兩天,李青白最后進入全國十強,很榮幸可以面圣。
圣上親自出題,相當于策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這句是《論語·泰伯》中曾子說的一句話。原文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意思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把推行仁政當作自己的責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遠嗎?
原來圣上也有這樣的疑問嗎?實現仁政的道路又遠又曲折,這是大義,就像李青白想孝敬養父光耀名門,這是小義;不管是大義還是小義,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二者缺一不可。
這不是一道多難的題目,難就難在怎么立意新穎。李青白按照自己總結的策論思路,先點出出處,又點出了自己的困惑,詳細寫了自己怎么堅持自己的小義,強調至少目前無人能撼動,因為這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對于圣上的大義,別人沒有權利指手畫腳,就大膽一些,讓時間來作證,如果時間來不及,那就讓后人來作證。
等待結果的過程是漫長的,尤其是李青白,在有心人眼里,她的文章完全是在勸圣上一意孤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不管是圣人還是凡人,真正能做到的不多,要不然世間不會有這么多后悔的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潢川县|
民权县|
哈巴河县|
宝鸡市|
永修县|
砚山县|
文成县|
浦县|
迁西县|
东山县|
苍溪县|
乌兰察布市|
彰化县|
穆棱市|
安康市|
屏东市|
河西区|
历史|
珲春市|
普宁市|
平塘县|
堆龙德庆县|
孝义市|
宁河县|
林西县|
渭南市|
肇庆市|
淮安市|
兰溪市|
依兰县|
海门市|
盱眙县|
偃师市|
启东市|
泸水县|
安仁县|
辛集市|
上饶县|
凤城市|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