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論道臺是呂云澄在方丈島東邊山巖上修建的廣場,專門用于大能論道。 廣場周邊矗立著精致的石碑,論道之時如果心有所感,可以把感悟記錄其中,或者自行吸收散溢的能量。 倘若論道次數足夠多,便會形成記錄了相關法道的“悟道碑”。 別的不提,記錄觀音菩薩法道的悟道碑,已經攢了足足五塊。 觀音菩薩覺得這很不錯,在普陀山修建了一個論道臺,然后文殊菩薩在五臺山修建了一個,再然后是普賢菩薩、鎮元大仙、楊戩、牛大力…… 如今三界大能的洞府,十之八九有論道臺,算是呂云澄帶來的正面影響。 呂云澄拿出一個精致的小酒壺,為燃燈古佛倒了一杯酒,笑道:“這是拙荊釀造的素酒,請古佛品鑒。” 這里就有人問了,和尚能喝酒么?酒難道還分葷素不成? 能喝! 和尚不能喝酒吃肉,是最最崇佛的“皇帝大菩薩”蕭衍定下的。 蕭衍對于佛法實在是太過推崇,推崇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他覺得和尚都應該是圣人,為了維護“圣人”格調,翻遍佛經死扣字眼,定了一條又一條佛門戒律。 至于素酒,自然也是有的。 素酒一般具備三個特點: 1、非糧食釀造,不消耗糧食,不與民爭口糧,避免間接殺生; 2、非蒸餾酒,不需要太多人力,避免妨礙農耕生產,避免間接殺生; 3、度數極低,避免酒后誤事。 原劇情中,唐僧曾經表示,他喜歡喝葡萄釀造的素酒。 魯妙子的六果釀,無雙用多種仙果釀制的百果釀,全部都屬于素酒。 “尊夫人是三界第一廚神,就連觀音尊者,對于尊夫人的素齋素酒也是推崇連連,老衲今日卻是有口福了。” “古佛喜歡,便多飲幾杯。” 三杯酒下肚,說起了正題。 燃燈古佛說話直來直去,不喜歡故作深沉,一句話就讓呂云澄目瞪口呆。 “古佛要傳授白云法道?” “白云確實與老衲有緣,否則老衲也不會厚顏來向帝君求弟子。” “修佛本就講求緣法,能被古佛看中,是白云的福緣,輩分問題我也不是特別在意,只是他為何有緣?” “嗯?” “緣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更不可能無中生有,佛門講求前世今生,是非因果皆是代代傳承,這沒錯吧? 白云根性固然不俗,但西牛賀洲天才千千萬,大雷音寺神佛萬萬千,三千揭諦、五百羅漢,沒一個合適的? 為何此事會落在白云身上?為何白云會降生在一方小世界,并且成為了我的弟子?我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沒有解釋呢?” “我一向不喜歡干涉弟子的意愿,但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說不得也要干涉一次,我不能讓我的弟子,不明不白的繼承所謂的犧牲命數。” “看來帝君已經發現了。” “我想聽古佛講一個故事,一個發生在百萬年前的故事。” “帝君當知,不能直接講。” “但不是不能講。” “帝君為何不問辰龍丑牛?” “當年的十二元辰,僅僅活下來三個,巳蛇蛻皮重生失去一切記憶,丑牛和辰龍均遭受因果牽連。 如果我直接詢問,不僅是直戳她們內心最大的傷口,因果牽連之下,很可能導致更大的禍患。” “老衲就沒有心傷和因果么?” “當然也有,甚至比丑牛和辰龍更加嚴重,但女性相對而言更加感性,古佛更加理性,而且修為更加高深。 我相信,憑借古佛的神通,一定有辦法壓下這些因果,并且把心傷轉化為勇猛精進的不竭動力。” “這頂高帽戴的不錯,旁的老衲不會細說,只能告訴帝君兩處真相。 其一,白云是靈柩燈的燈芯,靈柩燈被轟擊破碎,燈芯流落到了一方小世界,化身為白云。 其二,當初拼死掩護的,確實是十二元辰,封印邪魔的主力,卻并非三界流傳的那樣,而是另有其人。” “誰?” “不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當回憶起這個念頭,老衲都會毫不猶豫把這個念頭燃燒,太上道祖亦是如此。” “記憶是最強的鑰匙。” “沒錯。” “古佛覺得,有沒有可能是我?” 燃燈古佛非常認真的說道:“老衲用自己的名譽發誓,絕對不可能!” 呂云澄驚得差點栽個大跟頭,心說我這么多的機緣,又被這么多大能傾力培養,結果你說不是我? 不是我還能是誰? 楊戩和孫悟空有這個能力么? 不等呂云澄繼續發問,燃燈古佛身后燃燒起一片火光,大片大片的神念被佛火燃燒,化為佛光散向各處。 這不是在切割記憶,而是把那部分元神直接焚燒殆盡,用最殘酷最具傷害的方式,直接把那部分切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