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心-《宸宮》
第(1/3)頁
之后幾日,元祈特地免去晨露的當值,讓她能長居暢chun宮。
這幾日平安無事,終于到了十天一次的大朝。
這一日早朝,文武官員都會到齊,一些要緊政務也會當廷決斷,所有儀仗從人,浩蕩煊赫,一樣不缺。
作為有品秩的女官,晨露不能不去。
太和殿中,兵部尚書黃嘉直正在慷慨激昂的讀著奏章:
“彼蠻夷之邦,牧獵腥膻之徒也,民風膘悍,向以掠劫之行為勇武,前朝景樂年間,入我中原,燒殺擄掠,其罪罄竹難書,中原千里,幾成白地……我太祖嘗大敗其于一役,其可汗僅以三千騎得脫……今卷土重來,不過跳梁小丑,何足掛齒,懇請陛下火速發兵,一旦王師挺進,定能殲其全部,以梟首傳之天下。“
晨露冷眼旁觀,就見元祈端坐于龍椅之上,看似聽得認真,嘴角一絲冷笑卻昭示了他的情緒——
他很不耐煩。
晨露聽著這長篇大章的激昂語句,突然想笑。
殲其全部,以梟首傳之天下?
這些文官飽食終日,天天看多了晉書想學謝安,他們以為韃靼十二部是吃素的,紙糊的,只要輕輕一捻就灰飛煙滅?
當年,平虜軍中,,有如云猛將,奇才謀士,亦有將士用命,上下一心,殫精竭慮,才堪堪驅逐了韃靼。
雖如此,忽律可汗仍率本族精悍的三千騎兵,遠走漠北,當時大家心中都有計量——這群自詡為蒼狼之子的草原勇士,必有一天會卷土重來。
所以,她逗留千里之外,一心只想未雨綢繆,未曾料到,卻是禍起蕭墻,急轉直下……
另一道更為響亮的聲音,打斷了她的回憶——
“黃大人,你可知道,世上腐儒皆是好名,只要能千古流芳,能博個忠君愛國之名,就亂嚷什么開戰……您這樣的書生之見,對國家社稷有百害而無利!”
晨露聽著甚是順耳,卻不料,此人得意洋洋的話鋒一轉:“依本侯之見,韃靼各部近日有不穩跡象,純粹是因為剛渡過冬,食物器械皆是不足,所以又欲掠劫,若我天朝以泱泱大國的懷柔之心,多賜其以厚禮,則必定能消弭大禍,若其仍是不罷休,那么,索性把我朝軍隊從北郡六國周邊撤出,韃靼就是暫時到它們那里‘打草谷’(注),也不干我天朝什么事——且讓他們互相斗去吧!”
此人自以為幽默風趣,晨露聽得卻是大怒,暗想此人比那書生意氣的黃尚書更加不堪,居然欲以天朝聲譽,以及屬國的利益,來換得一時太平。
本朝開國以來,民心所向,皆是因先帝能驅逐異族,救民于水火,那八年艱苦歲月,民間家家都有死傷,對韃靼都是恨不能啖其肉,若是讓民眾知道要向韃靼厚禮卑詞,立時就要民聲鼎沸。
至于屬國,那更不可取,當年,自己遠赴千里,就是為了……
卻聽“啪”一聲,竟是元祈把他的奏章,親手拿起,擲于地下。
殿內一片死寂,眾臣噤若寒蟬,都不敢再開口。
“南冠侯,久聞你在親貴子弟中,以通曉謀略著稱,今日一見,真是讓朕大開眼界!”
元祈的聲音淡淡,也聽不出喜怒,不知怎的,殿內群臣都覺得胸口發悶,好似被這無形的威壓鎮住了。
元祈的聲音越發輕緩:“還有誰,和南冠侯一般,能想出這等‘妙計’的?”他目光如電,象利刃一般掃視全場。
咕咚一聲,一個膽小的官僚終于堅持不住,雙腿一軟,昏死過去。
“扶植北郡六國的定策,是先帝時定下的,為的,不是什么威撫海內的名聲,而是以六國的勢力,進可遠擊韃靼,退可拱衛中土。有些人鼠目寸光,是否以為先帝和朕都是為好名?朕告訴你們,你們想錯了!“
素來寬和的皇帝,偶露崢嶸,終于讓一班臣子認清了,他是何等樣人。
****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宁都县|
鄯善县|
如皋市|
含山县|
明溪县|
城口县|
盐边县|
临武县|
上杭县|
高安市|
福清市|
海城市|
大埔区|
崇州市|
建湖县|
高邑县|
洛隆县|
嘉禾县|
镇康县|
佳木斯市|
温宿县|
长岭县|
蒲江县|
左贡县|
保亭|
屯门区|
漠河县|
恩平市|
抚州市|
新密市|
玉门市|
调兵山市|
景洪市|
容城县|
云霄县|
隆安县|
关岭|
天长市|
博爱县|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