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與【上陵城】接壤的共四座【主城】,一是【荒漠城】,一是【猛虎城】,一是【下沮城】,一是【尾鵲城】。 【荒漠城】且不提,【猛虎城】是【越國】的,【下沮城】是【魏國】的,【尾鵲城】是【興國】的。 從【猛虎城】撤,路途頗為遙遠,主要是需要繞一個大圈,但從所經的疆域分析,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從【下沮城】撤,距離最近,但會遭到【魏國】大軍的不斷阻撓,強度最大。 從【尾鵲城】撤,不遠不近,靈活多變,應對適當的話,撤回【大奉】疆域內,或許【興國】部隊都沒有抓到行蹤。 不管從哪里撤,【上陵城】都是至關重要的“跳板”,一旦【上陵城】被重兵把守,“大殿下”就只能從【落劍城】或【五原城】撤離。 【五原城】是【越國】重要的“兵力”中轉站,一旦撤進【五原城】境內,就必然陷入【越國】兵力的泥沼。 從【落劍城】撤,跟從【猛虎城】撤沒有區別,【落劍】與【猛虎】是接壤的,一旦撤入【落劍城】境內,就只能走【猛虎—涼城】的路線。 “大殿下”給出的答復是【上陵城】必須掌握在手中,這個掌握并不是“軍事”占領,而是通過另外一些代價,讓【上陵城】落在“友”軍手中。 “朗中”思前想后,最終還是同意“渾無邪”的提價,但他同意沒用,還需要層層上報。 【鳳陵堡】。 趙君宗覺得還是要救【上陵城】,他自是不知【大奉】的相關計劃,但凡是他主動做什么事情,其實都是為了賺取【圓】,救【上陵城】也不例外。 將【上陵城】的部隊及【魏】民們救出來,【忠煞雙漢會】也就無需與其正面硬剛,而由于撤離,就不可能攜帶太多的物資。 【忠煞會】就要接收這些物資,而這些物資的接收,肯定只能是“渾無邪”等人,也就可能“私下”將這些物資“送”給他。 【上陵城】的代理城主,卻是提議夾擊【漢煞會】,這確實是好提議,趙君宗將【第四指】回復轉給這位代理城主看。 代理城主看后也就懂了,趙君宗部前來援救,是違反了“軍令”,但只要保持建制不大量減員,這種“違令”可以忽略不計。 可若是與【上凌城】駐軍夾擊【漢煞會】,就很難說會有多少的損失,一旦兩個萬人團被打殘,趙君宗的“抗令”就極為嚴重。 趙君宗的情報,一是來自【第四指】的轉發,一是來自“澈草”的轉述,也就是他自己并沒有第一手情報。 不管是轉發還是轉述,其實都是過濾的情報,他也就挺納悶【魏國】的姿勢。 照理說,【上陵城】就在【魏國】疆域內,不提遠的,就說【下沮城】全境調遣,也是能集結十萬部隊的,滅掉【漢煞會】都是有可能的,何況只是驅逐。 可就是近在咫尺的【下沮城】,一直沒有派出援兵,任由【上陵城】空虛著。 趙君宗推測【魏國】的這種姿態,與【荒漠城】的【大奉】百萬部隊有關,對【魏國】而言,【漢煞會】只是疥癬之疾不足為慮。 派兵援救【上陵城】的話,兵少則會被撤出【荒漠城】的,【大奉】百萬部隊擊潰,兵多的話,就只能與【大奉】百萬部隊硬剛。 一旦硬剛,不管輸贏,【魏國】都必然傷筋動骨,畢竟,【大奉】這支百萬部隊的實力過于強悍。 而若是放棄【上陵城】,甚至放棄更多的【主城】,在合適的地型,以狼群戰術撕咬【大奉】百萬部隊,即可減少損失,又能阻繞,更可讓其持續“掉血”。 “澈草”帶回來的消息,讓趙君宗對自己的推測產生動搖。 【上陵城】若是棄子的話,【大奉】的間諜們,沒必要再拉攏【漢煞會】。 百萬部隊從【荒漠城】撤入【上陵城】,不管是他的兩個萬人團,還是【漢煞會】的七個萬人團,都不足以抵擋其兵鋒的。 但【大奉】的間諜們,卻是同意“渾無邪”的要價。 盡管在他看來50萬【圓】并不多,然而,間諜們及渾無邪等人,都覺得50萬【圓】很多。 “你覺得【大奉】人,為何要讓【漢煞會】掌握【上陵城】的主動權?” “補給吧”,“澈草”有些不確定的回答道。 趙君宗搖頭,輜重補給什么的,他也是很熟悉的,怎么說也率領10萬部隊,從【五原城】進入【上陵城】。 可以說只要【體能根】充足,百萬部隊不追求“味道”的話,完全是可以不需要其它補給的,這也是為何很多【王國】都能“急行軍”。 若是【兵備】中有“儲物”空間,攜帶更多的【體能根】,在沒有其它補給的情況下,可以在野外活動很長時間的,這也是為何野外到處都是間諜、斥侯的原因。 【體能根】能滿足所有的營養,包括水份、熱量等等,除了味道一言難盡,它是最佳的補給,沒有之一。 而【體能根】是極其豐富的資源,再惡劣的環境都能頑強的成長,若是精心培植的話,產量是非常驚人的。 若非“普通人”無法消化【體能根】,吃多了還會死,估計也是沒有人會去種田的。 將思緒從“補給”中跳出,趙君宗覺得【上陵城】與【大奉】人,在【荒漠城】中尋找的東西,存在密切的聯系。 也就是說,【大奉】人一直以來只有一條撤退的路徑,那就是進入【上陵城】,完成最后那道當前未知的環節。 /76/76914/31660894.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