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惜他沒有【危險模擬】,撤退途中遭到【大奉】國的追擊,最后就涼涼了。 但他簽署的命令,卻不可能因為掛了就無效,趙君宗也因此被要求暫時“等待”。 在【第四指揮】主營外等待的有不少人,都是【千夫長】級別的,趙君宗也就湊過去套近乎,“煙”分了一圈后,很順利的融入【千夫長】集體。 【第四指揮】總部被【大奉】人端了,【甲字頭、乙字頭、丙字頭】十不存一,【丁字頭】由于不滿編,是【第四指】中兵員存活最多的。 他能順利融入,就是因為等侯的十數位【千夫長】,都是【丁字頭】的,而他是【前師】唯一活著的【千夫長】。 此時要等的消息,則是【第四指揮】會不會重組,或者說是在哪里重組。 如果是在【越國】本土重組,那他們這些【千夫長】,一般會被分配到其它的【指揮部】。 若是有背景的話,則也可以申請調回【越國】本土,然后憑著“活”下來的資歷,在重組的【第四指揮】中占據高位。 如果是在【五原城】重組,他們就會成為重組的骨干,就算會從【本土】抽調其他骨干,他們也依然會升職的。 【荒祇大漠】的戰敗,主要是【大奉】國趁【越國】,與【阿思汗國】交戰時發起偷襲,以及對【大奉】國的情報搜集不足。 在【第四指揮部】戰敗時,【征北府·巖陵軍司】就已然抽調【第一、第三、第五】三個指揮部,從【五原城、白鹿城、丈七城】出發,進入【荒祇大漠】。 而與【越國】已經結盟的【魏國、興國】,則與【阿思汗國】停戰,然后確定【大奉】勢力范圍所在,一起進攻【大奉】。 據說,【阿思汗國】也在考慮,加入【越魏興】的聯盟,以四國之力一起攻打,實力強橫的【大奉】。 由于【第四指部】中樞被打殘,造成軍令的混亂,有的退往【五原】,有的退往【白鹿】,有的退往【丈七】,還有退往【涼城】的。 【巖陵軍司】需要確定【第四指部】究竟活下來多少人,其中【指揮使、字頭統領、萬夫長、千夫長】等等,具體是多少人,等等。 趙君宗跟十七位同僚也就一直等著,倒不是不想離開,主要是之前要求他等待的是“上官”,也就是命令,他就沒辦法離開。 跟同僚們一起啃著【體能根】,喝幾口清水,苦【逼】的蹲在營帳附近,其中一個同僚暗罵,讓出一個帳篷都不愿,他們上的話,一樣敗。 他們此時所在的營地自然不是【第四指部】,此部已經潰敗,【巖陵軍司】沒有新的命令下達前,【第四指部】就跟不存在似的。 如此也就沒有哪部愿意收留這些殘兵敗將,別說補給什么的,就是扎營的地方,都不被允許靠的近【五原城】。 等了將近8個沙漏時間,來了一位扛著匾額的人。 瞧其軍銜是個【百夫長】,他朝包括趙君宗在內的十八個【千夫長】喊道,掛牌了,都跟我來,【千夫長】們面面相覷后,也沒有喝斥這位【百夫長】。 【第四指部殘余收容局】的匾額,讓趙君宗有些惱火,一位身高接近兩米的同僚,脾氣火爆的很,直接一刀斬斷了匾額。 “我等不是罪囚,豈用收容?” 趙君宗只是覺得【收容】不好聽,但在【越國】,【收容】則有【羈押審訊】的內涵,這些來自【越國】本土的【千夫長】們,自然是不肯。 【百夫長】望著斷成兩半的匾額,猛然一個【瞬移】,一個刀背就將兩米高的【千夫長】拍飛,趙君宗跟其他千夫長頓時頭皮發涼。 【單手700:戰環·擊飛】,知道這一點,也就清楚此位【百夫長】的實力。 之前自我介紹時,知道兩米高的【千夫長】,叫“巴青甫若”。 從名字就能知道他是一位【平民】,也不知是否因為這一點,【百夫長】下手有些重,“巴青甫若”的【兵備】直接被“拍”碎,人也陷入了昏迷。 “哪位是趙君宗?” 趙君宗應聲,“是我”。 “收容一事,由你來負責”。 不等趙君宗反對,相關文書就直接扔了過來,他只得接住,瞧了瞧簽署令,“霍元光”三字閃入眼簾,他頓時不敢吱聲了。 【巖陵軍司】的大佬就是“公卿·霍元光”,照年歲來看,肯定不是這位【百夫長】,但想來也是跟【公卿·霍元光】有什么關系的。 趙君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打造了一塊匾額,然后歪歪扭扭的寫上【第四指部殘余收容局】,字丑也是沒辦法的,他直沒有練過字嘛! 同僚中有【醫術】技能的,對“巴青甫若”進行簡單的治療,然后紛紛一臉嫌棄的看著匾額,“宗大人,你這【漢字】要多練習啊”。 在【漢闕】給趙君宗的身份中,他是趙姓宗氏,也因此會被“宗大人”。 有了這塊匾額以及相關文書,趙君宗就帶著十五位同僚去領取補給,另一位同僚則背著“巴青甫若”返回他們的臨時駐地。 根據相關文書,【收容局】在【五原城】下街有個院子,以此做為【聯絡處】,也是匾額掛起來的地方。 以猜拳的方式,決定由哪位【千夫長】負責聯絡處,趙君宗自然不需要參與,等人選確定后,就由此人負責,其他的人則分成兩批。 一批離城去喊部屬,一批前往【五原城衙】領取補給。 領取補給的過程很順利,不需要行賄,也沒有遭到刁難,而之前所欠的薪酬,由于人數尚未確定,也就依然欠著。 wap. /64/64164/21230458.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