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太子智慧,二炮局未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3)頁

    北京的冬日很是嚴寒,對于許多官員來說,走路上總感覺風跟刀子一樣,哪怕是穿了棉衣,也如同穿了單衣,渾身止不住地哆嗦。

    不少官員暗自埋怨遷都,留在南京多好,至少不這么遭罪。但一想起南京的濕冷天,似乎也不比北京的干冷舒坦多少,加上皇帝免費給送了新式爐子,家中與辦公衙署都安裝暖氣管道,實在也不好公開抱怨。

    以北京為京師的好處也開始顯現出來,尤其是兵部、工部、五軍都督府整頓驛站,確定了新的傳遞路線之后,朝廷對東北、關外草原、西疆等地的控制明顯加強。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西南的情報送來得慢了。

    武英殿。

    朱文奎認真地審視著文書,然后看內閣貼上的紙條內容,若覺得合適,便將紙條上的內容抄寫在文書之上,若覺得不妥,則放在一旁,待閱覽完所有文書之后,召內閣官員商議對策。

    「殿下,戶部尚書夏原吉求見。」

    內侍走來通報。

    朱文奎微微點頭:「請夏先生入殿。」

    內侍已經習慣了,內閣大臣也好,六部尚書也罷,都和東宮官員一樣,對朱文奎教導過不少。自從遷都之后,朱文奎時不時便以先生尊稱,以顯親近。

    夏原吉入殿行禮。

    朱文奎走出,親自將夏原吉攙起,安排落座,然而才回到桌案后坐了下來。

    夏原吉有些感慨。

    朱文奎是太子,其身份無可爭議,其地位更無法動搖。沒有任何一個皇子能與其相爭,在這種情況下,他依舊保持著謙虛待臣之道,沒有半點的驕橫、高高在上,除了在政務上偶爾表現出威嚴外,很少以威凌駕于六部及內閣之上。

    這是一個仁善的太子,未來他將成為仁君!

    夏原吉很是高興,因為經過洪武、建文兩朝,跨越四十余年的征戰,大明對外的戰爭基本結束,未來的大明需要仁君來穩內政。

    恰恰,朱文奎符合文官集體的期望。

    夏原吉奏稟道:「殿下,各行省中,除西南、西疆等個別行省外,已送來秋收文書。其中江西、浙江、廣東、交趾、南直隸等地秋糧已收入七至八成,有些地方已完成收割,產量再創新高。但陜西、山西、河南、湖廣等地,因天災、蟲災等原因出現三成至五成減產。尤其是山西,秋時先旱后澇,減產過半……」

    朱文奎擔憂不已:「山西人多而地少,如今減產過半,想來會有不少饑民。戶部與山西布政使司準備如何應對?」

    夏原吉認真地回道:「山西布政使司發來了告急文書,希望朝廷可以調撥周圍糧食以應對春日時饑荒,當地官倉糧食有限,最多支民一個月。」

    按照建文朝規制,地方備災糧需要足夠支撐半年所需。

    半年,這是一個保證安全,度過天災的時間長度。

    ….

    一旦災荒來了,要減產,百姓便會主動節衣縮食,以確保全家人能活過災年,加上地方衙門官倉賑濟,堅持過半年之后,基本上新的莊稼也該有收成了。

    山西備災糧只能支民一個月,實在是遠遠低于朝廷要求。但這并不是山西布政使司與地方衙署不作為的結果。

    朱文奎想了想,開口道:「為支援朝廷大軍北征,山西無論是行省,還是府衙與縣衙,亦或是百姓,都給予了大量支持,許多百姓家甚至連存糧都交了出來,無數人爭著搶著運糧給大軍,這才有了北征大軍在忽蘭忽失溫的大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壶关县| 布尔津县| 佛山市| 宜川县| 柞水县| 通州市| 桃园县| 南开区| 出国| 浪卡子县| 靖边县| 古浪县| 宜州市| 涞源县| 宜君县| 将乐县| 汽车| 丹寨县| 古丈县| 萝北县| 太仆寺旗| 南溪县| 伊春市| 玉林市| 舒兰市| 灌云县| 福鼎市| 民乐县| 德格县| 馆陶县| 镇江市| 稻城县| 普格县| 永宁县| 淮安市| 滨海县| 绩溪县| 革吉县| 历史|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