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二月初,朱允炆在禮部建議下,尊生父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妣常氏曰孝康皇后,尊母妃呂氏曰皇太后。 事情辦完之后,禮部尚書陳迪還是不滿意。 因為朱允炆將禮部的建議打了折扣,即沒有封自己的幾個弟弟為藩王,也沒有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這不合乎禮制。 立太子? 朱允炆表示很無語,看著走路都走不穩當的朱文奎,這么小就當皇太子,是不是再配上東宮官員,讓你們天天教導之乎者也? 不行,傳統教育朕很不放心,你們能解釋花兒為什么這么紅嗎? 解釋不了就靠邊站,讓朕自己帶幾年。 就在朱允炆抱著自己的兒子,關心孩子教育問題時候,禮部尚書陳迪卻在操心全國的教育問題。 因為朱允炆的亂來,原定于明年的春闈提前了一年,改至今年六月六日。 都安排到六月了,春闈的叫法肯定是不合適了。 六月如火,炙熱烤人。 那便叫做“高考”吧。 會試改了時間,鄉試想要銜接會試,便只能安排在了二月份。 鄉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你不能理解為鄉里的考試,這里的“鄉”,指的是地方,而會試中的“會”,指的是中央。 鄉試,說白了,便是省一級的地方考試。 往年安排在八月,即秋闈。 在鄉試考中之后,便是舉人,也稱孝廉。 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 舉人是有資格做官的,要不然你以為范進兄為啥會瘋,除了封建社會的余毒外,也只能說是樂得沖昏了頭腦。 一腳踏入體制內,年輕人都樂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何況一個老頭子? 不過舉人只是有資格當官,不一定當官。 就像是你買彩票,肯定是有機會中獎的,只是誰能說一定中獎? 縱觀明朝近三百年,也就洪武年的舉人最幸福,中彩票的概率最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