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馬恩慧不懂什么是資本主義,但知道,只要在越短的時間內,完成越多的契約份額,那流入自己手中的錢便更多。 想要在兩年內完成三十萬匣,日產匣數便需要不低于四百。 而當下,只有六十,遠遠不夠。 朱允炆進入坤寧宮時,馬恩慧已接連派了幾撥侍女,看那樣子,皇后是打算將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也騰出來,改辦紡織廠了。 也不知道皇后是不是故意的,內宮諸監、內府諸庫那么多寬敞地方都看不到,偏偏繼續蠶食自己的東六宮。 按照這個勢頭,東西十二宮湊滿嬪妃是別想了…… 資本啊,果然是讓人又愛又恨。 “皇上,臣妾正思量如何擴大生產,只是后宮人手不足,該如何是好?” 馬恩慧見朱允炆來了,見禮之后,便詢問道。 朱允炆拉著馬恩慧的手,坐了下來,說道:“不夠的話,可以在文工團調一些人。慕容景兒不也說過,文工團龐大,不利管,不善事。” 馬恩慧輕輕撇了撇嘴,拉拽著朱允炆的胳膊說:“有皇上開口,那臣妾便放心了。皇上啊,文工團可是巨利,用不了多久,便比坤寧宮富有了。” 朱允炆暗暗吸了一口涼氣,這話聽得怎么不對味。 莫不是,皇后嫉妒文工團? 也不怪皇后,自從元宵節文工團名震京師之后,文工團便徹底走上了商業化運作模式。 無論你是皇親國戚,一品大員,還是七品京官,京城富商,一口價,五百兩銀子兩個時辰的演出。 聽說文工團的演出已經排到了五月份,每日演出最低兩場,一日收益便高達千兩銀子,而這段時間收益已突破萬兩。 文工團屬內宮,按理說是無需上稅的。 可朱允炆不僅要求文工團上稅,定的還是十五稅一的重稅。 戶部自然是歡迎,反正文工團是朱允炆的,十五稅一也是朱允炆定的,怪不得別人。每個月還能從文工團稅千余兩,足以養活縣衙三十余胥吏一年的了,何樂而不為? 而在后宮中,文工團又比較特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