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承乾宮,位于坤寧宮東側,鐘粹宮以南,景仁宮以北,原是東六宮之首,只不過此時,里面一應居住之物,全部搬空,換為了十二套紡織裝置。 馬恩慧的想法很簡單,承乾宮緊鄰賢妃、寧妃居所,自己過去也不遠,管理上方便,一旦醫用紗布的研究有進展,自己可以隨時掌握。 醫用紗布的價值、意義,所有參與人員都清楚。 這些被選中的紡織能手,皆來自于宮中各監、各局,以針工局、內織染局、尚衣監等為主,浣衣局、針帽局等為輔。 此事一旦成功,于自己而言,可以獲得豐厚獎勵,于后宮而言,將多出一項營生,于國家而言,更是利軍利民,造福社稷。 就連高傲的寧妃,也親自參與其中,賢妃自不甘落后,每日醒來,便會進入承乾宮,和一宮女討論如何改進技法,甚至有幾晚,通宵達旦地研究。 對于后宮而言,生產尋常紗布并不存在任何工藝問題,只是朱允炆想要的是醫用紗布,需要輕薄、透氣,適度松軟,還不能掉棉。 松軟、輕薄、透氣,就容易掉棉,不想掉棉,就只能增加經緯密度,可是增加密度,又會導致透氣不足…… 這幾乎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馬恩慧也很著急,自去年十一月中開始研究,到如今改元建文了,還沒有半點成果。 聽聞朱允炆想去看看,馬恩慧苦笑著說道:“只怕皇上失望。” 朱允炆拉著馬恩慧的手,走出坤寧宮,向著承乾宮走向,說道:“做一件新事物,哪里那么容易成功,給她們點時間,總會有法子的。” 馬恩慧想要松開朱允炆的手,卻又被牢牢抓著,不由紅著臉看著朱允炆,輕聲說道:“宮女太監都在呢。” “那又如何?” 朱允炆霸氣地說著。 馬恩慧無法掙脫,只好紅著臉,問道:“皇上言之鑿鑿,說一定可行。可臣妾翻閱典籍,詢問御醫,都不曾見聞過醫用紗布,不知皇上為何如此篤定?” 朱允炆抬頭看了一眼天空,嘴角微微上揚,說道:“皇后也知,傷口受傷,以布包裹,有助止血。若布料本身便不干凈,則會導致傷口化膿,縱是布料干凈,拆解時又會粘合在傷疤之上,引發二次傷口,或留在皮肉之中,瘙痛難止,仍需切開傷口,取出雜物。” “若我們換個想法,織造出即干凈、透氣、且不掉棉的紗布,自然便可有助傷口恢復,拆解紗布,也不會留有傷害。這么簡單的道理,又有什么奇怪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