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黃和他的兒子樹江正在小溪邊搭一個土灶,這個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鹽,水是鹵水,熬鹽的原料,這口鹽井已經在諾鄧村里存在了上千年.....” 畫面中的憨厚老農正和兒子用紅泥制作土灶,通過旁白也知道了這口土灶是為了熬鹽所用。 “制作火腿用買來的鹽不就行了嗎?” 陳顯榮呢喃了一句。 一旁的老婆輕拍了他一下。 “別說話,仔細看。” “生產食鹽是為了制作諾鄧當地獨特的美味,經驗豐富的老黃馬上認出一條成熟的諾鄧火腿,火腿3年前上好了鹽,已經在這里徹底風干了...” “三年的時間,火腿表面的脂肪已經氧化成了特殊的美味,火腿要用刀切開,每個部位都有不同的吃法,貼近中間骨頭的肉是最好的,三年以上的諾鄧火腿肉可以生吃....” 老黃來到掛滿風干火腿的房間,在這個房間里面,火腿完成了一場時間的發酵。 因為通風的緣故,老黃手掌抓住火腿一拍,頓時無數灰塵從火腿表面濺起。 灰塵代表的是時間的沉淀,也代表著這一支蒙塵的火腿要去到了一個屬于它的舞臺。 在刀鋒之下,洗凈的火腿被片片分開,露出如同玉質一般的肌膚紋理。 光線照射下還能夠看到在哪血紅的瘦肉絲絲縷縷白色細微脂肪。 像是點綴,也像是留白,讓無數饞蟲想象著這片火腿肉遲到嘴巴里會是什么味道。 當然也包括陳顯榮和他老婆這兩條。 “萵筍炒火腿,選肥瘦均勻的火腿和新鮮的萵筍同炒,放入大蒜調味,葷素搭配是諾鄧當地的家常菜.....” 青翠如玉的萵筍被切成條狀,加入被切片的諾鄧火腿放在油鍋中通炒,隨后加入的白色蒜片增加了一絲點綴,漆黑的鍋底變成了舞臺,青澀,紅白色,白色以及黑色,四種顏色相互交織。 最終變成了,碗碟里面冒著熱氣的萵筍炒火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