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閑言少敘,不一時帷幕拉開,便有個歌姬裊娜走到臺中央唱了起來:風吹那楊柳,嘩啦啦……正是一曲回娘家。 更妙的是一旁又有個舞姬,果然如歌中所唱的,身穿大紅襖頭戴一枝花,拎著彩綢扎成的雞鴨做村婦打扮舞動起來。 臺下眾人哪里見過這樣又唱又跳的?都覺新鮮有趣。 當唱到小媳婦淋了雨后狼狽模樣又是表現得淋漓盡致,舞姬甚至假做路滑摔倒,將一只繡花鞋甩到了臺下面,正巧被坐得最近的穆鷯桌上的牛繼宗接個正著,惹得全場哄堂大笑。 幾支從未聽過的曲子唱罷,穆鷯因是來過的,便喊道:“快讓嫣然姑娘登臺獻唱!” 顯然穆鷯是知道順序的,果然簾幕再度拉開,懷抱琵琶一身合體湖藍旗袍的嫣然略施脂粉,兩條玉腿邁著婀娜的蓮步走到舞臺中央,微微屈膝一福。 還未開口,光憑著這幾個動作已驚艷四方,緊接著掌聲口哨聲四起。 樓上的賈珍早就魂兒都丟了,只恨為何坐到了二樓,不能將佳人身姿看得仔細。 一旁侍女見狀很識趣的拿出一個精巧的筒狀物。 賈珍也是見過世面的,知道是西洋人的千里眼,大喜過望。 這千里眼乃西洋人奇技淫巧,用之視遠物如在眼前,實在是稀罕玩意,賈府也獨有賈母有一個,看戲的時候偶爾拿出來一用。 賈珍哪里去操心一個青樓哪來的這等寶物,忙接過來看個仔細,不知都瞄向何處,口中只念著好。 臺上并無伴舞,嫣然在一錦墩上坐了,翹起二郎腿,將好大一片春光外泄,又將琵琶調了音,便五根青蔥玉指便彈奏起來,唱了一曲《明月幾時有》。 這本是蘇軾的千古名詞,自然臺下的人都聽過的,可這特有的委婉旋律卻讓人耳目一新。 一時間臺下落針可聞,所有的眼睛都注視著臺中佳人。 若有人憋不住咳嗽一聲,頓時會引來許多人怒目而視。 曲罷,掌聲如雷。 嫣然頷首表示感謝,輕啟貝齒道: “多謝諸位老爺公子來捧場,嫣然無以為報,唯新學得的幾支小曲待客,以供佐酒,還望諸位貴客喜歡。” 言罷又唱道:“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