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來道去,茶廠面臨的危機,可以歸結于兩方面。 第一,廠里的機器破舊,翻新難度大,現在開始翻新更換,那么春季茶基本可以不用做了。 第二,技術問題,這涉及到各種制茶機的先進程度,好的制茶機,能在短時間內,做出高品質且大量的干茶。 在茶葉貿易市場,干茶一旦出鍋,好壞一眼就能甄別出來,就比如同種牙葉的龍井,好的龍井茶,一捧便帶起茶香,葉片扁平,入手平滑,略帶點脆,顏色鵝黃。 差一點,顏色要偏青一些,香味較淡,葉片較綿。 茶葉的制作看起來簡單,可實際上,只要期間炒茶的時間和溫度沒有把控好,那么就算拿到上好的牙尖,做出來的的干茶,也是黑不溜秋的,會虧到褲子都不剩。 相較于其余的新茶廠,文君茶廠的制茶機太過老舊,高琴和白蕓紅也試著去進過新的揉捻機和滾筒殺青機,但情況都不是很理想。 聽周志強提到,隔壁的四家茶廠,去年年底的時候,一起集資,花大價錢,從德國進購了先進的制茶機。 不僅效率高,而且炒制出來的茶葉也是市面上的上品。 并且,這四家茶廠的老板壞得很,為了打壓文君茶廠,故意聯合起來,在前段時間壓低價格,拋售茶葉。 別人的機器新,炒茶快,炒茶的成本本來就低,人家250一斤龍井牙尖的成本,文君茶廠卻要三百出頭,分明賣320的,別人只賣300,人家不虧反倒賺錢,但文君茶廠卻不一樣,跟著受累,每次售貨都要虧錢。 在這種情形下,根本沒辦法和人競爭。 周志強哀嘆,從開春以來,文君茶廠便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到現在為止,已經虧近五十萬了。 繼續下去,根本不是明智之舉,所以商量之下,高琴和白蕓紅,才準備將茶廠轉讓出去。 否則一直開下去,會一直虧錢。 當然,炒茶的師傅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實際上,只要有好的機器,掌握了竅門,誰都會。 說了十幾分鐘,周志強面上露出不舍的神情,他道:“不過,說實話賣了也好,免得一直虧損下去,只是就這樣被人灰溜溜地逼著走,不說兩位老板心里不舒服,就是我,這胸腔里也有股怒氣?!? 時代在淘汰弱者,進化強者,有益于聰慧者,沒技術,就算你有資金,那也只能看著別人賺錢,干瞪眼。 蘇誠以往還體會不到那種市場競爭的險惡,可今天聽了周志強這一席話,多了許多感觸,隱隱的,他心里也有一股怒意。 叮! 正當他想說些什么的時候,系統居然來任務了。 【現實任務:拯救茶廠,吊打全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