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大明第一臣》


    第(2/3)頁

    張庶寧大為驚訝,雖說他對北平有所了解,但是自從去了貴州之后,就只能從報紙上看到一二。

    他怎么也沒有料到,北平居然發展這么快!

    確實,不論是毛紡織,還是挖礦,伐木,糧食,都是需要交通運輸的。一下子弄出火車,難度不小,但是造出軌道馬車,也很難。

    首先這個軌道要怎么設計施工,用什么材料,設計坡度,能不能承受得住……這背后都是復雜的數學計算。

    光是靠著工匠的傳統經驗,已經駕馭不了了。

    這也是多年興學,提倡新學的結果,大批有著充沛知識的年輕人,進入了制造領域,確實貢獻出了無數的聰明才智。

    畢竟大明朝的人口基數擺在這里,幾十倍于當初的帶英,加上教育普及,張希孟的適當引導,發展速度,著實驚人。

    當然了,不管多聰明的人,也沒法無中生有。

    要想驅動有軌馬車,光靠著那些矮小的蒙古馬,確實是不行的。必須要足夠強壯高大的挽馬。

    那種兩米多高,四肢粗壯,力大無窮的挽馬。

    很幸運的是,隨著嶺北之戰的勝利,明軍勢力,深入河中,甚至輻射到了高加索。明軍不光拿到了出色的戰馬,甚至也得到了一批珍貴的重型挽馬。

    交通工具的革新,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北方的糧食,煤炭,牲畜,木材,夜以繼日運到了大沽,隨即裝船南下。

    這可不是每年幾百萬石漕糧的運輸規模,而是幾十倍,上百倍。

    華夏大地,從來沒有這么密切的聯系過。

    經濟貿易,人員往來,全都是前所未有的。

    “其實過去我也想過,弄了這么多的學生出來,讓這么多人讀書……會不會弄得沒有了用武之地,甚至讓這些讀書人成為朝廷的麻煩。但是現在看來,只要我們傳授扎扎實實的基礎知識,多教導科學常識。讀過書的學子多進入工廠商行,別沒事總是耍弄筆桿子,學士大夫清談誤國。這個大明朝,只會越來越好,我是信心十足!”

    張希孟侃侃而談,十分興奮,他希望兒子能夠走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才出來。讓更多來自鄉鎮,甚至是山區的孩子們,獲得教育,走出家鄉,發明創造……那樣一來,大明才會未來可期。

    張庶寧自然是更欣慰的那一個。

    其實從懂事開始,他就生活在張太師的羽翼下。

    他一直在找尋自己的道路,一條屬于自己的,不必以太師之子的唯一面目示人的路。而到了現在,他差不多可以確認,自己確實是成功了。

    只不過張庶寧尚存一些擔憂,“父親,這,這是我一個學生,叫隆贊的,他想買幾本書帶在身邊。結果就發現了這個。”

    張庶寧猶豫了再三,終于將一本書,遞給了張希孟。

    張庶寧是不喜歡告狀的,也不想讓父親操心,但是有些事情,他還是忍不了的。

    張希孟并沒有急著翻看,而是笑道:“咱們倆說了這么多,等一會兒也跟你娘道個別。自從她管了大明銀行之后,全家就屬她最忙活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九龙城区| 濉溪县| 新平| 东城区| 宁河县| 砀山县| 宁乡县| 宁城县| 榆林市| 潮安县| 朝阳县| 泽库县| 红河县| 江永县| 三亚市| 会理县| 玛曲县| 会泽县| 卓尼县| 出国| 禹城市| 南川市| 北海市| 尼木县| 仙游县| 岳阳县| 玉环县| 平果县| 罗城| 成安县| 嘉义县| 威信县| 新民市| 天峻县| 台安县| 郁南县| 昌都县| 拜泉县| 禹州市|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