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大明第一臣》


    第(1/3)頁

    張庶寧到底是離開了學堂,前往夏河寨千戶所。

    臨走的時候,他的老師足足和他談了一整夜,都在勸說他,不要去干這種注定不會成功的事情。

    “孩子,你天資很高,又很努力,將來前途不可限量。以現在的大明來看,無非南濟民,北復旦,兩家三七而分。孩子,你要是真想有成就,就該讓咱們學堂勝過濟民,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學堂才是。”

    張庶寧只是低著頭,“那北平大學堂呢?算什么?”

    “算投機取巧,算學堂的恥辱!現在孫相就是起自山東,我們的機會到了。先生我主持清查人口田畝,如果接下來朝廷能在這一塊用到我的主張,你們的機會都能到來。再過幾年,通過門下省考試,入朝為官,光宗耀祖,這是多好的事情!你又何必跟自己的前程作對?你幫那些窮苦子弟,不過是異想天開。”

    老師苦口婆心,“我見了太多這種孩子了,他們普遍遲鈍,愚蠢,懶惰……別說什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他們根本不行。沒有見識,沒有擔當,更不知道努力上進,總而言之,這個天下,讓他們讀書認字,已經是天恩浩蕩了。他們能當個工匠,做個賬房,在鄉下干體面的事情就挺好的,登堂入室,他們不配的。”

    ……

    行走在路上,張庶寧的腦袋里,不斷閃過老師的話,從調查人口田畝起,張庶寧就非常欽佩這位老師,甚至跟朱棣寫信,贊美過自己的老師。

    可這一次的交談,讓張庶寧嚴重懷疑,自己老師到底是怎么樣的人?

    他的確是把自己看成了很重要的門人弟子,不然他不會這么肆無忌憚,把心里話都說出來了。

    但這番心里話,又讓張庶寧很不舒服,身為復旦學堂的名師,確實可以瞧不起窮苦人,他們不一樣。

    那自己這個宰相之子,是不是可以瞧不起大多數人?

    為什么老師會對窮苦子弟那么鄙夷?

    他講的究竟是不是事實?有沒有道理?

    就算沒有道理,又錯在哪里?

    張庶寧依舊沒有什么思路,不過這一次,他不想去請教老爹了,他希望自己尋找答案。

    夏河寨千戶所,臨近海邊,本是為了防備海寇設置的。

    千戶所的成員,多數是當初山東紅巾,算不得明軍嫡系,條件并不好。

    算上周圍,一共五所蒙學,一所小學,一所中學。

    按照現在大明的學制,蒙學和小學,都算是義務教育范疇,到了中學之后,就需要自己花錢了。

    這就有些類似歷史上的縣學、州學、府學。

    等中學結束之后,對于學生來說,大致有這么幾個去路……沒法繼續讀書的,自然就要工作,憑著中學學歷,讀書識字,大致能找個賬房一類的活兒,勉強可以衣食無憂。

    情況好的,可以選擇進入布政使司學堂,這是各省設置的學堂,能針對性培養一部分人才。

    比如安排他們,進入本省學堂,擔任教師等等,有些也能僥幸通過考試,直接進入衙門做事,只不過要從最低級的開始。

    相比之下,只有最頂級的那些,通過考試,才能進入濟民學堂,復旦學堂。

    只要進入這兩個學堂,基本上一只腳踏入了官場,就算不愿意邁進來,如張桓一般,前去經商,坐擁人脈,也是前途無量。

    總而言之,立國十年的大明,雖然在教化上面的投入很驚人,但整個體系還很粗糙,頂尖兒的學堂太少,好的教師更少,各級學堂,良莠不齊,成材率也十分參差。

    張庶寧回想自己的經歷,他大約在七歲之前,就學完了蒙學和小學課程,隨后讀了一段時間中學課程。

    然后就去參加了濟民學堂的考試,很順利通過考核……如果不是遇到了黃觀,夏知鳳幾個天才到不行的家伙,張庶寧就是妥妥的學霸,神童。

    毫無疑問的那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重庆市| 高淳县| 元江| 拜城县| 上思县| 分宜县| 托里县| 临泉县| 临泉县| 城固县| 灵璧县| 乃东县| 云霄县| 大港区| 保山市| 虞城县| 荆州市| 辽宁省| 天峻县| 广水市| 南开区| 抚顺县| 临沂市| 临洮县| 灌阳县| 西吉县| 定安县| 名山县| 汨罗市| 溆浦县| 平原县| 克拉玛依市| 密云县| 宁城县| 汤原县| 莱州市| 城步| 武邑县| 汾阳市|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