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大明第一臣》


    第(2/3)頁

    剩下的就是商稅,這部分倒是很可觀。

    其中鹽稅足有八百多萬貫寶鈔,關稅也突破了兩百萬兩!

    注意啊,關稅是收金銀的,折合成二百萬兩白銀,這些都會成為大明國庫的儲備,二百萬兩白銀,至少能發行一千萬貫寶鈔。

    另外贛江水道,長江航運,大運河等處,再有各大城市,茶葉、絲綢、瓷器貿易、北方的騾馬、木材販運……這些也能提供兩千萬貫以上的歲入。

    坦白講,在張希孟的安排之下,大明的財政結構,可比歷史上要健康多了。由于徹底的均田,田賦這一塊比歷史上多了不少,鹽稅雖然沒有增加,但是食鹽價格非常低,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進而消費能力上去了,直接結果就是商稅快速增加,民間恢復元氣的速度,相當驚人。

    應天、蘇州、杭州、揚州,這些地方,甚至要比元朝的時候,還要興旺許多。

    但凡事都有兩面,張希孟搞得這一套體系,需要大量的官員負責政務,又需要充裕的人才隊伍……說白了就是興學和改革官制。

    最近這些年,先是增加了外務部、稅務部,商業部,隨后又分出了學部和教化部,然后為了清掃三姑六婆,老朱又自己鼓搗出了緝事部。

    這還不算度支局一類的衙門。

    全都算下來,大明的俸祿支出,就是個天文數字。

    現在又是推行義務教育,各項開支,比預計的多了至少五成。

    “朱標,這里面有沒有弊端?”老朱皺著眉頭,他手里的刀,又忍不住了。

    “父皇,貪墨的情況,孩兒不敢說沒有。但是有些開支確實是以前沒有考慮過的。比如有些村鎮,道路不通,學童想要上學,就要走很遠的路,來回要兩個時辰還多。沒有辦法,就只能想辦法修橋補路。還有些更偏遠的學生,需要住在學校,也要興建校舍,解決吃喝的問題。再有一些地方,財政缺口太大,朝廷還要拿錢,補貼教材。另外學童還有衣帽鞋襪,筆墨紙硯……總而言之,想要讓孩子們上學,需要付出的代價,比我們想的大多了。”

    這時候馬皇后開口了,“標兒,朝廷有朝廷的賬,咱們也該有咱們的賬……你爹是苦出身,坐上了龍椅,往前數,咱們朱家都是窮苦人。是苦得沒法更苦了,才不得已拿起了刀劍,打下了這么大的江山。現在輪到咱們做主了,讓孩子們上學讀書,日后過上好日子,這是咱們該做的。總不能老朱家開枝散葉,興旺發達,別人就要渾渾噩噩,生生世世受窮!這么干,良心上有虧欠不說,更是會敗壞大明根基,總之,咱們不能跟元朝學。”

    馬皇后的這番話,頗有道理,尤其是在全家人其樂融融,吃了晚飯之后,更顯得切中要害。

    總不能你們大吃大喝,普通百姓連窩窩頭都沒有吧!

    朱元璋用力頷首,“妹子說得有理,咱既然是天下人的君父,就該替天下蒼生想個辦法,這是咱的職責所在。”他又扭頭,“朱標,現在的缺口有多少,能想辦法補上嗎?”

    朱標道:“父皇,現在的缺口大約是一千三百萬貫……這里面的問題是福建等地遭逢暴雨,山洪爆發,茶葉運不出來,茶稅這部分有五百萬貫。本來李相公是想發債的,結果一下子多了這么大的缺口,只怕發債也不行,就造成了部分京官的俸祿發不出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感嘆道:“官吏拿不到俸祿,一時還好,可日子久了,他們就會想辦法,畢竟他們不是老百姓,不會眼睜睜讓自己挨餓的。這事情絕對馬虎不得,要盡快想出對策才行。”

    朱標忙道:“父皇,眼下李相公已經準備帶頭削減些俸祿,優先給下面的官吏發。其次是拍賣一批倉庫的舊貨變現。不過這也都是杯水車薪,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一是從云南運來銅,二是琉球那邊的收入,再有就是北平四弟那邊了。”

    聽到朱標這話,朱元璋和馬皇后都頗為驚訝,因為這事不符合常識。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汉沽区| 阿拉善右旗| 溧水县| 镇雄县| 仁怀市| 镇远县| 旬邑县| 临沧市| 宿州市| 古交市| 乐都县| 沙田区| 兴仁县| 新干县| 澜沧| 和静县| 文山县| 金华市| 理塘县| 武定县| 巨鹿县| 罗田县| 焉耆| 云林县| 遂平县| 保山市| 汾阳市| 大埔县| 沭阳县| 亚东县| 博客| 常山县| 兖州市| 定边县| 莎车县| 喀喇沁旗| 济南市| 邛崃市| 疏附县| 河东区|